主权债务危机全球比差: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2012-06-05 11: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范乐

  无论愿不愿意面对,发达国家债台高筑仍将是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隐患。资产负债表的艰难修复、中长期增长放缓以及主权债务危机解决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决定着世界经济的走向变得越来越不确定。由于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空间有限,全球经济可能面临比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更大的风险与挑战。

  主权债务危机可谓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谁都不比谁好多少。截至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背负了高达7.6万亿美元的沉重债务,其中G7国家今年到期的主权债务总额约7.3万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全球主要经济体今年所需的再融资规模将超过8万亿美元。据彭博社数据显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债务规模中,日本和美国占据绝对大头,其中日本将有3万亿美元债务到期,位列第一,美国则将有2.8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居于其次。调查显示,这些国家中预计至少有七个国家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到年底时将会更高。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在出借资金时可能会要求更高的回报率,这意味着多数债务国将面临借贷成本上升的窘境。

  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试图通过扩大其资产负债表,向金融、居民与企业部门提供刺激来减轻财富缩水的冲击,进而控制去杠杆化的速度,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转移至政府部门。在这种情况下,主权债务和赤字财政成为困扰发达国家的普遍性难题,并成为二战后发达经济体政府负债率上升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2011年全球主权债务达到了7.4万亿美元,堪称主权债务之年,而2012年更是主权债务危机深化之年。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债券都被视为财富的标志和无风险资产,可以被视为衡量其他金融资产价格的定价锚。由于发达国家均享受全球最高的信用评级,因此,融资成本和违约成本都相当低廉,这加剧了发达国家债务的过度积累,造就了债券市场的长期牛市,而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大规模的救市以及发债更是变本加厉,将债务规模推至风险极高的水平。

  然而,伴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主权债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发达国家的债务依赖性经济模式正在走到尽头。事实上,美债被降级正是这一标志的开始。8月份,美国国债首次失去“3A”降级,全球资产重心的价值中枢大幅下移。因为在全球3A信用评级中,美债占七成,是全球资产定价的基准。美债信用级别调降后,随之而来的是无论股票、金融,还是大宗商品市场都在暴跌。标普降低美债对全球金融而言可以说是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因为等于全球资产价值的中枢都大幅下降,全球资产价值开始重估,主权风险溢价显著上升,这意味着对那些债务国而言,要求更大的风险补偿和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