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已经发展20多年,股指期货正常运营亦两年有余,推出期权时机已经成熟。商品期货市场推出期货期权,期指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期权,这与境外期权发展路径是一致的。”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期权推出已“万事俱备”
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认为,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人才储备,我国期货市场都具备了推出期货期权的条件。“相关研究已经具备。从2002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央财大等五个高校开设金融工程专业,接下来很多大学也纷纷开设了类似专业。期货期权相关专业非常抢手。”叶永刚认为,这为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做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则打下了坚实基础。“近两年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期权交易提供了合适的交易主体,技术方面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认为,快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期市规模是推出期权交易的物质基础。
施建军认为,从监管角度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集中统一的全国性机构统管证券和期货期权市场已成为大趋势。我国仿效美国采用了集中立法型监管体制,设立全国性监管机构,负责总体监管金融市场,这类机构通常得到政府的充分授权,有足够的权威来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监管措施具有强制性。加之交易所、期货业协会自律组织的协助,我国对期权等高级衍生品的监管体系已经趋于完善。
满足粮商农民避险需求
作为世界粮食贸易巨头之一,路易达孚对相关期货工具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而这也正是这家“超级粮商”屹立不倒的秘诀。“只用期货没有期权相当于‘少了一条腿’。期权就是买一个看多或看空的权力,这个权力可以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封顶。”路易达孚中国公司负责人陈涛表示。
“期权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是一种化解转移期货价格风险的工具。”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认为,期权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然而中国并非没有类似的市场经验。
“我们国家很多农产品采用最低保护价收购其实就是部分利用了期权的原理,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胡俞越表示,比如国家出台一个保护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农民可以把粮食卖给国家,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农民可以放弃最低价收购,以市场价销售。有了这个基础,推出期货期权后,市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等于把选择权给了农民,如果推出期货期权,棉花、大豆等品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他认为。
助期货业“反哺”实体经济
陈涛认为,期货期权的出现可以活跃期货市场相关品种。期货与期权市场相互促进相互保护,“这利于活跃市场。而充足的流动性正是期货市场发挥功能的前提。”他称。
施建军认为,期权将提升期货公司资本实力和经纪业务规模。“如果推出相应的做市商制度,对期货公司要求更高,后者也将提高公司注册资本,以增强资本实力。”
不但如此,期权将提升期货公司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由于期权的多功能性,会吸引各类行业的精英们加入,从学校到各类研发机构,从现货商到各类投资者。”施建军认为,推出股指期权后,在双方相互认可的基础上,期货从业人员数量将有大幅提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