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金融业内人士分析说,央行通过下调存准率释放了一个信息:未来资金供应将越来越充足。考虑到理财市场也遵循“供应量大,价格就下跌”的原则,市场上资金紧张的时候,收益率自然水涨船高,现在资金增多,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从理财产品的角度来说,未来一段时间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将走低。
金融界人士表示,央行决定下调存准率表明货币政策由从紧逐步往适度稳健宽松的方向发展。可关注理财产品条款中,收益是否会随央行调息而有所变动,选择最有利的投资期限。
至于具体的期限,光大银行理财分析师则指出,当银根收紧时,为了及时享受加息收益,市民买理财产品一般应选择期限较短的。一旦遇到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就该逆向操作。因此,投资者最好将理财周期拉长,在自身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宜“取长弃短”,选购收益率高、中长期理财产品,而短期限的理财产品暂时可不考虑。
2011年排名前十的理财产品中,实际年化收益率在12%至16%之间,大部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不过,理财师提醒,一般来说,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风险也比较高。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一些结构性产品,不过不应该迷信高收益,应该在充分了解风险后再下手。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标的的表现。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结构性理财产品大致可以细分为外汇挂钩类、股票挂钩类、指数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等。结构性理财产品也曾遭遇“零收益”、“负收益”的尴尬,不过2011年保本型产品在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时,投资者还是应该保持理性,尽量摒弃稳赚不赔的想法。理财师提醒投资者,如果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首先应该考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产品的风险等级相匹配。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对于挂钩标的较为了解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应清楚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表现最差情况下,收益情况以及该产品获得预期收益率时所需要符合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