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名目、变相收费,遭消费者诟病的银行“罪状”即将有望被处理。5月9日,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副主任尹龙透露,在长达3个多月的征求意见后,新修改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下周出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办法将与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目录同时发布。
办法料下周出台
今年以来,银行“暴利”问题备受关注,而在消费者看来“乱收费”成为银行“敛财”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此前银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在合并同类项后,银行的收费项目大约有1076项。不过,各家银行公布的服务项目的数量与分类均不尽相同。
针对此类问题,银监会称,会考虑未来对服务收费项目进行标准化的分类和编号,但是这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事实上,银监会也早已开始行动。今年2月10日,银监会、央行、国家发改委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银行服务将“明码标价”,并着重对银行设立新收费项目、收费提价进行规划,明确提价需提前三个月公示,设立新收费项目需提前一个月公示,已于3月20日结束意见征求。与此同时,银监会还对商业银行收费进行了专项清理规范,明确银行要在官方网站和网点统一公示收费项目。
尹龙指出,银监会与国家发改委、央行从2007年起着手研究适应目前银行服务银行收费的新办法。《办法》已经启动了修改程序,银监会收集到1600多条意见,其中100多条提供了很有建设性的建议。“这100多条意见中公众提得最多的是能不能有一个更细的标准。举个例子,同样是治感冒的药,一个叫感冒通,另一个叫感冒灵,对应的服务是一样,但收费差异就比较大。”
“以后所有的收费必须对应一项明确的服务,这个服务的定义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性的内涵。”尹龙透露,根据大家提供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正在组织一个团队对银行现在所有的业务、每一项业务下所有的服务、每一项服务下的收费,不但进行梳理,而且研究制定一个定义。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还有九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参加了这项工作,十二家单位在下周之前就可以把整个技术工作基本做完。做完以后还要再做一些内部的调查,估计《办法》将于下周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