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太太重出江湖,中国大妈VS渡边太太

2013-07-25 09:45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林天泉

  近期,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鳄上演了一场对决黄金市场的好戏,使得“中国大妈”在国际上声名鹊起。无独有偶,20年前,日本“渡边太太”凭借在汇市的出色战绩,也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投资力量。不管是朴素的理财智慧,还是专业的投资技巧,“渡边太太”和“中国大妈”作为主妇投资者的典范,代表了居民财富的增长,也见证了个人投资者的成长与成熟。

  主妇投资者的力量 有多大

  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后,日本国内长期执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这一政策促使许多原本靠银行利息理财的日本家庭主妇,不得不考虑其他理财策略,其中一个看似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手里的钱换成外国货币,存到利息较高的外国银行里去。

  从那时起,日本的太太们就开始炒起外汇来。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东京外汇保证金市场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上午明明正处于某种市场行情中,但到中午突然进入拐点,大量资金同时进入或抽出,将下午的市场搅成一团乱麻。

  经过一番调查,工作人员发现,是家庭主妇们忙活完上午的家务,吃了午饭,各自到最近的网点办理外汇业务。因为日本主妇的生活极其有规律,全国几百万家庭主妇不约而同地一起出动,造就了这一奇特现象。深入调查后才发现,这些家庭主妇已经占据日本外汇保证金市场近三分之一的成交量,已形成一支具有强大金融影响力的“太太军团”。

  当时,日美利差曾在较长时间稳定在5%,日元与澳元利差在2007年8月一度达到6%,再加上日元贬值,投资收益相当可观。日本主妇们喜欢卖出手中的日元,买进银行利息较高的澳元或新西兰元,并存入当地银行。新西兰人发现日本人账户中有许多姓“Watanabe”(渡边,日本四大姓氏之一)的,就称呼这些外汇市场上的日本主妇为“渡边太太”(Mrs Watanabe)。

  由于日本妇女掌握着家庭理财权力,而且在日本,丈夫的工资往往是直接打到妻子的卡上,“渡边太太”成为了日本独特的现象。2007年,“渡边太太”大量抛售日元,买进他国货币的行为,甚至成为当时日元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这一绰号也随之名扬全球。战绩卓越的“渡边太太”鸟居万友美通过炒外汇,每月赚取10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1.15美元),投资回报率达200%,她还著有《炒汇王——卖在最高点》一书,激励同样需要照看孩子、忙家务的主妇积极投资。

  不过,随着2009年后日元不断升值,加之日本外汇保证金交易杠杆比率上限于2010年8月1日起一律降至50倍,“渡边太太”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被挤压,其投资热情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渡边太太”的美誉仍然广为流传。

  与“渡边太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今年黄金市场上杀出的一群“中国大妈”。4月份,黄金价格经历了一轮暴跌,仅4月12日和15日两天,国际黄金价格累计下跌约12%,创下30年跌幅纪录。随后,来自各方的黄金抢购,打破了供需平衡。“中国大妈”疯狂“抄底”黄金,在短短十几天内,消费千亿元,抢购了超300吨的黄金,是中国去年全年销量的近四成,中国目前全年黄金产量的四分之三。2013年4月26日,高盛率先退出做空黄金,“中国大妈”貌似在对战华尔街大鳄中取得了胜利。

  然而事实上,“中国大妈”买入黄金,无法改变金价的最终走势。金饰店内的黄金量本来就与黄金市场无法匹敌,而“中国大妈”买入的黄金量,占整个黄金市场的量就更微不足道了,根本无法从根基上撼动整个金市。金价回调只是市场的正常表现,而非“中国大妈”的功劳。随着金价再次下挫,“中国大妈”资产缩水,这个轰动一时的投资群体终究未能在金融市场站稳脚跟。

  历史的巧合与必然

  从“渡边太太”到“中国大妈”,主妇投资者们以其庞大的资金规模、整齐划一的行动步伐,在投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较两种投资力量的产生,可以发现有其极为相似的背景。

  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这是投资理财的前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时,海外投资也大幅扩张,大有“买下美国”之势。据统计,日本家庭财富总额逾1500万亿日元(约17万亿美元),其中超过55%为现金及银行存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笔可投资资产,而这些都掌握在“家庭财政司司长”的手里,难怪“渡边太太”在汇市做得风生水起。随着日本经历“失去的二十年”,长期高增长的中国“弯道超车”,在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家实力的增强也使国人变得“不差钱”。截至3月底,居民储蓄存款达43.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测算,折合约7万亿美元。理论上可购现价黄金15万吨,这是全球黄金储量的近3倍。

  长期以来,储蓄是公众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式。随着国内外流动性的持续宽松,通货膨胀压力不减,老百姓直观感觉“钱越来越不值钱了”,钱放在银行也越来越不划算。2010年至2012年,扣除物价涨幅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分别仅为-0.8%、-1.9%和0.4%。这种情况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深入人心, 理财意识的大幅提高使得公众迫切寻求其他投资渠道。

  不过,公众在银行存款以外的投资渠道并不畅通。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金融脱媒”这个概念,也即银行体系外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必须有足够的投资渠道来消化这些资金。理论上讲,除银行理财产品,楼市、股市、债市等也可发挥重要功能。然而,近几年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楼市受到严格调控,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民间资金投资渠道十分匮乏。由此,在此次黄金价格大跌中,黄金成为民间资金的主要投资标的,而变现便利度的提高进一步刺激了这种需求。

  “中国大妈”距专业投资者尚远

  “中国大妈”财大气粗、气势逼人,在金融市场中名噪一时,但与“渡边太太”们相比,“中国大妈”在专业性、技巧性上仍然十分稚嫩,距离专业投资者还有相当距离。

  在本轮抢金潮中,“中国大妈”买入的很大部分都是黄金首饰,主要是装饰品而非投资品。不少“中国大妈”坚信黄金是传家的硬通货,只买不卖,在低位买入“省钱”就相当于“赚钱”,也正是这种“不买就亏了”的抄底心理造成了不少“中国大妈”的疯抢。可以看出,“中国大妈”还缺乏明确的投资获利的目的。

  从专业性来看,“中国大妈”普遍缺乏投资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中国大妈”以简单粗放的形式购买黄金,既不使用黄金期货、黄金T+D等杠杆交易,也不考虑实物黄金高额的买入卖出手续费,就是觉得黄金便宜了赶紧买。相比较而言,“渡边太太”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强调专业性和技巧性的投资群体,许多日本主妇都有集中讨论股票、国内外债券、基金、信托等投资渠道的习惯,不少证券公司还专门为女性开设投资讲座。在广大的“渡边太太”中,也不乏成功者著书立说、传授经验。

  而且,“中国大妈”这种单纯的抄底行为,对国际黄金价格不会有长期支撑作用,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销售实物黄金的商家。所以,从结果来看,“中国大妈”的投资方式难以对市场价格走势形成较大影响。而“渡边太太”占据东京现货外汇市场20%至30%的交易量,在历史上曾多次以其力量左右了日元汇率的走势。

  总的来说,在投资理财领域刚刚崭露头角的“中国大妈”,距离专业投资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她们面临的首要障碍是在资源短缺背景下产生的从众、跟风心理。当“中国大妈”们不再在舆论推动下盲目扫楼、抢盐、囤奶粉,而是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建立理性判断,也就真正迈出了投资理财的第一步。

  长期而言,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收益较高且安全性好是投资的主要追求,必然要求财富管理行业提高专业性、规范性,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途径。同时,无论是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还是广大媒体,都需要加强对投资者教育,通过多种方式为更多的“中国大妈”提供服务,扶持“中国大妈”在投资领域成长、成熟。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