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金融高层研讨:胆子大点儿 步子快点儿

2010-12-17 13: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胡珊珊
  互补、共荣、双赢。日前在京举行的“两岸金融高层研讨会”上,这几个词语高频率出现。随着《两岸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的实施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生效,两岸金融合作迎来更广阔空间,两岸金融大市场呼之欲出——

  两岸金融:胆子大点儿步子快点儿

  银行业率先突破

  “在两岸金融合作中,银行业有望率先突破。”两岸金融代表乐观地表示。“两岸银行业的合作可以用‘望穿秋水’来形容。”

  权威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大陆银监会已核准6家台湾地区的银行赴大陆筹设分行;台湾金融主管部门也核准了3家陆资银行来台申设办事处。

  “大陆银行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众多的机构网点和庞大的客户群。”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表示。根据市值计算,大陆有3家银行已经进入全球前五大银行。2009年世界千大银行排行榜,大陆也有52家银行入选,这52家银行税前盈余位居全球银行业前列。

  “台湾需要大陆银行业的‘跨世界’,而大陆则需要台湾银行业的丰富经验。”台湾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钱复表示,大陆银行业优势在于规模大、发展空间大,而台湾银行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台湾的银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在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两岸银行业的合作正在密切互动中,两岸在保险、证券方面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台湾自1997年以来,陆续推出了权证、股票指数、期货等衍生性金融商品,近年来,陆续强化证券相关行业公司治理及差异化管理,提升了证券期货业竞争力。“若台湾证券商等相关金融机构能获准到大陆设点,不但有助于创新金融商品,也有助于向民众提供更多元的投资渠道。”钱复说,“当然,台湾也能通过大陆市场来疏通过于拥挤的金融竞争。”

  “两岸证券业的合作要快一点儿,届时可以让岛内民众买大陆股票,享受大陆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清华大学教授刘震涛幽默地说。

  中小企业融资可改善

  不论在大陆还是台湾,中小企业在对GDP、对就业与出口的贡献度等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相对台湾而言,在大陆,中小企业往往很难获得银行融资。研讨会上,“两岸在中小企业融资议题上可以作经验交流”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据中国银监会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底,大陆所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为5.2万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2.4%。而台湾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明显高于大陆,占比为42.6%。

  “大陆的银行基于成本和风险考量,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较保守。而扶植中小企业一直是台湾的强项。”钱复说,“在台湾,除了银行的融资之外,每一个地方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地方性银行。台湾还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障贷款基金,使得获利及信用良好,但缺乏抵押品及担保品的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不足时,基金随时可以给予融资补足。”

  台湾永丰银行董事长邱正雄说,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台湾的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台湾的银行还有联合征信制度,对有困难的中小企业有诊断制度和融资制度等等。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两岸可以互相学习经验,这有助于双方的中小企业发展。” 邱正雄建议说,未来两岸金融业界可以在台湾现有的中小企业电子融资服务平台、信保基金及联征中心,提供完整信息等基础上展开新的合作。

  “原来台湾中小企业在大陆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现在两岸金融合作接通了金融信息渠道,可以使两岸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更加具体更有成效。”陈元提出,两岸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可以采取共同贷款、联合融资的方法来支持。

  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今年两岸贸易额可望突破1500亿美元,充分说明两岸经济事实上已高度融合。”中国建设银行行长郭树清说,“借鉴台湾发展经验,是大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两岸银行界肯定了在大陆发展过程中台湾的重要作用,称台湾是大陆全球化战略的“试炼场”。

  “台湾经验是大陆先行先试的最佳见证,台湾经验与大陆资金结合,可联手在国际市场上创造更大的利益。”台湾中华开发工业银行董事长童兆勤现场毛遂自荐,“中华开发可与大陆各大行库合作,扶植产业并创造出世界级大品牌。”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两岸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均有待加强。两岸专家一致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两岸金融业更要合作,加强交流,合纵连横,拉高彼此格局及视野,加速提升双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看得远一点,胆子大一点,政策宽一点,步子快一点,门槛低一点,措施多一点”。与会代表呼吁,期待两岸金融业在未来的合作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本报记者 徐蕾)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