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宽松或再添戏码

2013-05-24 13: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林天泉

  全球经济还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元气,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逐渐加大量化宽松的力度和规模。在全球多国央行相继宣布降息之后,本周日本、美国接连表态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澳大利亚也表示将预留进一步降息空间,为最新一轮全球央行宽松大戏再添戏码。

  当地时间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出席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的货币刺激举措正在帮助美国经济复苏,提前收紧政策可能放缓或结束复苏进程。他强调,央行需看到经济前行动力进一步增强的迹象,才会降低刺激的力度;只要有必要,就将维持政策宽松。他还表示,如果经济持续改善,就业好转且有信心持续,美联储将考虑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议”上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

  美联储一再强调失业和通胀方面的潜在高昂代价,表明当前美并没有撤出最新一轮购债行动的意愿。22日公布的美联储最新一次会议记录也显示,“在放慢购债步伐之前,需看到(就业市场)继续改善、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增强,或下降风险消退。”

  伯南克的证词陈述预示美联储短期内维持货币政策立场不变。受此影响,标普500随即升至历史新高,道琼斯指数盘中也一度大幅上涨155点至15542点,创历史新高。

  当日,日本央行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重申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并连续第五个月上调了对经济的评估。该行在会后发布的利率决议声明中承诺,将继续以每年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的规模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并维持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在0至0.1%不变。这是自4月4日日本央行推出新的超大规模量宽措施以来,该行连续两次开会决定维持资产购买规模不变。

  此外,澳大利亚央行21日公布政策会议纪要称,5月会议上认为需要降息,原因是经济增长步伐仍低于潜在水准,且通胀不构成威胁“委员会认为进一步降息是适宜的决定,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通胀目标。”该纪要指出。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多国央行纷纷推行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屡次重申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政策,保持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不变。日本也紧随美国基调,在4月初开始实施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将货币流通量增加一倍。5月2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0%,再创历史新低,这是欧洲央行时隔9个月之后再度降息。5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在利率决议时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历史低位2.75%。此外,继美、日、欧相继加码宽松之后,印度、韩国、波兰、匈牙利、以色列等国近期也纷纷宣布降息。

  眼下,新一轮货币宽松在全球蔓延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尽管一些发达经济体推出的超宽松政策有助于本国实现通胀目标、促进经济复苏,但其政策对其他国家产生的外溢效应也日益显现。

  由于发达经济体目前经济增长预期普遍疲弱,其宽松政策释放的大量流动性有相当大一部分涌入新兴经济体。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新兴市场资金流入量较去年同期高出42%。这一方面造成后者通胀预期加强、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加剧,另一方面也推动新兴市场货币出现非理性升值,对其国内产业形成冲击,令其已然面临的增速放缓更加雪上加霜。

  这使得此轮量化宽松被赋予了更多“防御性”色彩。如此多的国家急于降息,有些国家甚至不惜发起汇率干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日本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各国对于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担忧。但尽管日本央行的激进政策一度招致多国的强烈抨击,种种“警告”却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相反,在最近两次的二十国集团(G 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日本的做法得到了成员国的默许,两次联合声明均未提及此事。这或许意味着日本央行会在货币政策上越发肆无忌惮,从而引发“货币战”升级。

  在内外因素共同制约的情况下,各新兴经济体在制定宏观政策时相机抉择,通过降息解决增速放缓并抵御外部冲击并不出人意料。不过有专家提醒,虽然目前内部政策调整空间有所放大,但新兴经济体在确定货币政策时仍需谨慎为之。大幅降息虽可在短期内遏制资金流入、减缓本币升值压力,以此减轻出口行业的损失,但却有可能推升国内物价水平,带来新的通胀压力,同时推升资产泡沫,令整个宏观经济承受过热风险。

  目前,虽然韩国等新兴经济体以降息的做法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其未来将以怎样的姿态应对全球宽松政策进一步延续的可能性,仍然值得关注。

  标签:宽松货币政策多国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目标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