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警示资金池理财产品隐含风险

2013-05-13 08:42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林天泉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末,存续银行理财产品3.1万支,资金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64.4%。目前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占全部表外理财产品支数的比例超过50%。执行报告同时提醒消费者,资金池理财产品隐含多重风险。

  一是不单独核算投资收益。由于资金池模式下多支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被投入同一个资金池进行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不一一对应,因此不能单独核算每个理财产品投资所获得的收益。这可能造成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即有可能出现银行在不同理财产品间转移利益的行为。

  二是期限错配。多数理财产品期限在6个月以下,而对应的集合资产包可能投向贷款、债券等期限较长的资产,因此存在期限上的错配。如果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和到期时间安排不当,或者理财产品持续滚动发行出现困难,就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是资产和负债的双重表外化。在银行资金池理财模式下,存款转为表外理财,即负债的表外化;同时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产也被记录在表外,即资产的表外化。这可能带来资本约束不足及表外表内业务交叉风险。

  四是信息不透明。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在发行时往往仅对资金投向做大致的说明,对具体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风险情况、存续期盈亏状况等信息披露不足,使投资者对所投资产品缺乏充分的了解。

  五是权责不明确。总的来看,银行资金池理财业务本应属于代客理财,也就是说,客户应获得扣除必要费用外的全部投资收益,并自行承担全部投资风险。但目前实际操作中,如果资金池投资收益超过发行时的预期收益,则剩余收益将归银行。这使理财业务的代客性质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银行自营业务的属性。

  据了解,所谓银行资金池理财产品,是由银行销售并负责投资运营的一类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一般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多支理财产品来持续募集资金,以保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平衡,资金投向包括债券、票据、信托计划等多种资产。

  央行表示,要引导商业银行坚持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加强表外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权责,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费者对理财产品性质的认知能力和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推动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记者王信川报道)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