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维持中性 二季度宽松格局难改

2013-04-12 08: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范乐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及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3月信贷投放及非信贷融资均超预期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流动性依然宽松,货币政策预期维持中性格局,年内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小,为经济复苏创造较好条件。

  一季度资金需求旺盛

  3月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总量均超预期增长。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3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48万亿元和6739亿元。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其中,当季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453亿元,同比多增3126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235亿元,同比多增242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8230亿元,同比多增644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704亿元,同比多增438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520亿元,同比多356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17亿元,同比少258亿元。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新增贷款大幅上升一是因为经济增长温和回升,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平稳增长;二是季末存款大幅增加,银行存贷比压力缓解显著增强了信贷投放能力,而季度额度控制也会促使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一季度累计新增贷款2.76万亿元,若按照全年9万亿元的估计目标计算,新增贷款占比30.7%,基本符合通常投放节奏。

  中长期贷款通常被视为投资需求是否旺盛的指标。本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少增。1-3月非金融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分别为3098亿元、2826亿元、2530亿元,占当月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8.9%、45.6%、23.8%。

  连平认为,本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少增是因为企业债券融资对贷款的替代,3月企业债券净融资创有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值。在流动性较为宽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发债融资。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仍处在温和回升当中,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也会缓步增长。

  从结构看,非信贷融资成为一季度企业主要融资渠道。当季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44.7%,同比低18.6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比7.2%,同比高3.8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8.5%,同比高1.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3.4%,同比高8.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0.9%,同比高4.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2.2%,同比高2.0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0%,同比低1.2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社会融资总量超过了1月的历史纪录,夯实了上半年GDP反弹基础。信托委托大增与抢打监管强化前的“末班车”有关;信贷符合预期节奏,债券融资超强,加上货币市场利率低位持续平稳,暗示政策在刻意缓冲地产调控的紧缩。

  流动性宽松格局延续

  在国内融资供给维持宽松的同时,今年以来外汇占款的增加维持高位,助推了国内资金面宽松局面。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近1300亿美元,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单季增量新高。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势头再现升温迹象。

  此外央行10日公布,2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2954.26亿元,自上月的历史最高水平环比回落57%。另外2月财政性存款增加243.11亿元。两项数据表明,2月市场因此增加的流动性为2711.15亿元。

  展望二季度,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欧债危机、美国提前退出QE3是外汇占款增加的风险因素,但就未来3个月来看,资金流动逆转的概率应该不大。因此,二季度流动性总体宽松的格局有望延续。从国内看,3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4万亿元,其中信贷占比41.7%。非信贷渠道的融资是社会融资渠道的主体。日前,银监会8号文对银行资金池业务的清理、关于地方政府违规融资业务的清理等会对影子银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措施更多是规范,而不是取缔。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非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这些措施对社会融资规模总体影响有限。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将比去年有大幅增长。

  资金面充裕助力复苏

  一季度资金面充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分析人士认为,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仍然乏力。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PPI同比增速为-1.9%,跌幅再度扩大,显示国内总需求尤其是工业需求不强。PPI回升乏力,将导致企业面临的实际贷款利率居高不下,抑制企业的投资和再库存意愿,限制总需求回升。

  3月PMI数据也显示出经济复苏乏力的迹象。一是剔除外需之后的内需订单改善幅度微弱,同时进口订单依然位于收缩区间内,表明与城镇化主题相关的内需较为疲弱;二是产出扩张幅度低于预期、产成品库存转为回补积压;三是原材料库存与购进价格逆季节规律下滑。3月原材料库存于收缩区间内环比下滑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复苏动力偏弱,更值得担忧。短期内温和的通胀,偏弱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货币政策没有大幅收紧的理由。年内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小,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努力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为经济复苏创造较好的条件。

  从长期看,通胀仍有上行压力。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15.7%的增速远超过了13%的全年M2增长目标,显示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大量货币投放将进入实体经济之外的区域。今年以来房价涨幅较快即与货币因素有关。此外,猪肉价格反弹、国际宽松货币环境、未来可能推行的资源价格改革都可能推动通胀上行。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