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出去”企业稳步进入全球清算体系

2013-02-07 10:23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关注跨境资金归集运营试点 中国“走出去”企业稳步进入全球清算体系

  随着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走出去的国家及地区范围分布更加广泛,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在境外的经营模式及资金运作也日益复杂。企业不仅希望银行提供包括集团统一授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在内的全球统一的金融服务,还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自身业务分布匹配度高、具有全球网络的国际性银行提供服务,银行的服务质量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主持人:本报记者李岚 特邀嘉宾: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总裁丁向群

  “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一直以来无法实现全球资金统一运作的困境,目前正在逐步打破。

  为探索适合“走出去”企业进行全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模式,去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上海就跨国公司总部开展全球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进行改革试点。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试点效果已经显现,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商业银行的眼球。

  那么,“走出去”中资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的需求近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业务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与以往相比,这项业务对企业有哪些好处?对银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近日,就上述热点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总裁丁向群。

  主持人:目前中资企业要“走出去”,在资金运作方面有哪些需求?与以往比,这些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中行作为第一批开办试点业务的银行,目前情况如何?

  丁向群:随着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走出去的国家及地区范围分布更加广泛,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在境外的经营模式及资金运作也日益复杂。企业不仅希望银行提供包括集团统一授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在内的全球统一的金融服务,还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自身业务分布匹配度高、具有全球网络的国际性银行提供服务,银行的服务质量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由于目前企业在境外的资金管理运营还没有成熟模式,境内外资金运作相对隔离,资金归集和利用效率不高,操作复杂,税收成本较高,无法实现全球资金统一运作来有效进行资金管理,因而企业建立资金中心的需求非常迫切。可以说,跨国公司外汇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业务的开办,就是通过有条件的联通跨国企业境内外资金池,简化外汇收付的操作手续,鼓励、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将全球性资金结算中心在中国落地。

  从2012年5月开始,经过反复探讨,中行为每家试点企业量身定制了跨境现金管理服务方案,即:主办企业分别开立境内资金主账户和境外资金主账户,通过外债额度、境外放款额度进行双边统计、总量控制,实现试点要求的“在岸归集、有限联通、主体监管”的境内外资金双向联通。

  去年11月份,中行率先推出全球现金管理平台跨境额度管理,为试点业务提供系统支持,成为国内首家开展跨境资金归集试点业务的商业银行。迄今为止,13家试点企业中有7家选择中国银行开办试点业务,其中6家企业获得批复已开办实际业务;1家企业申请待批复。

  主持人:跨国公司以往进行外汇资金运用的业务难点主要有哪些?从试点业务的效果看,主要解决了企业的哪些问题?

  丁向群:“走出去”企业在境外业务形成规模后,通常以建立管理中心逐渐形成境外资金池或资金清算中心,统一为区域内成员企业提供投融资、利率及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在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资本项目尚不能完全自由流动,资金不能自动进入到全球资金池或清算轧差中心内,因此增加了资金结算成本,境内外融资渠道也较为有限,无法实现全球资金统一运作。

  目前,北京、上海地区已有企业开办了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业务,效果初步显现。试点业务允许将跨国公司在境内成员企业的外债额度、境外放款额度集中后共享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境内成员间的资金统一运作,通过境内外成员共享资金头寸,集团层面上极大减少了对外融资,降低了财务成本;同时允许外债及放款额度下境内外资金自由划转,而无需逐笔审批,这就联通了境内外资金池。根据这个原则,中行建立了资金跨境的系统自动处理机制,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有效控制了风险。

  另外,经常项目下允许集中收付汇,货物贸易下允许净额结算,对于跨国公司的现金和流动性管理将产生积极和重大的影响———将中国纳入企业的全球清算体系内,进行集中的轧差业务,将显著降低集团总体的外汇敞口风险以及资金结算成本,这一影响将不仅限于在中国的业务,还将产生联动效应,使跨国企业对所有市场的资金布局和币种管理进行重新的通盘考虑。

  主持人:虽然第一批承办试点业务的银行只有中行和工行两家,但据了解,其他商业银行也对此表现出很大兴趣。开办这项业务能给银行带来什么?下一步,中行还有什么计划?

  丁向群:对银行而言,带来的首先是业务发展机遇———借助试点业务,有利于银行扩大客户基础,提供交叉销售机会,形成规模效应。

  试点业务为跨国公司资金全球运作提供了便利性,资金的跨境联通也意味着中行不仅作为企业境内业务、试点业务的承办行,同时也将成为企业境外资金运作银行。企业更依赖于主办银行提供全球统一的系统及服务方案,以便于成员企业统一操作、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资金管理,这其中将涉及与资金收付及流动性有关的多种配套银行服务,例如,国际结算、统一授信融资、结售汇及货币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等,增加了银行与企业境内外成员单位深入合作的机会,也带来了大量基础业务交叉销售的机会。在资金全球流转的各个环节,将形成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存款沉淀以及为银行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

  其次,试点业务是全新的业务类型,对银行统筹服务、快速响应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也需要银行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及工作部署来应对。以中行为例,在试点业务开办期间,他们摸索出一套适合服务跨国公司的团队合作机制,提升了业务人员综合掌握银行产品、境外有关国家法规政策的能力,为今后业务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对现有的现金管理平台系统进行改造,提升了银行的产品功能,加速了业务发展。改造后的现金管理平台能够在系统上自动控制境内外资金的联通额度,并为企业提供多种交易信息报告单。这种功能模块符合监管要求,同时也适合企业的资金调拨需求,为今后扩大客户规模打下了基础。

  以试点业务为基础,下一步,中行将利用全球现金管理平台继续深化与试点企业的全球合作,实施全球客户经理制,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创新适合“走出去”企业的综合产品及实施方案,丰富境内外产品体系,创建有效的海内外联动模式。同时,拓宽服务渠道,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点柜台、网上银行、银企直连和SWIFT等立体化的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收付款、账户管理、流动性管理、跨境管理、投融资管理等服务。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