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个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的股票市场,一个余额居世界第五位的债券市场,还有一个交易量名列前茅的期货市场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中国经济继往开来系列报道”专栏,对主要部委1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逐一作出盘点和解读。
如果以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一个起始点,中国的资本市场又走过了一个十年。十年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好比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而十年之后的资本市场已经是一个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正处在人生黄金期的青年。可以看到,这十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大、克服困难多的十年,也是承上启下、快速发展的十年。经过大量市场建设者、参与者的共同不懈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二十年历史上最大跨越。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个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的股票市场,一个余额居世界第五位的债券市场,还有一个交易量名列前茅的期货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已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证券机构群体,截至2011年底,我国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57万亿元,净资产6302.55亿元,净资本4634.02亿元。同时,我国69家基金公司共管理基金915只,基金持股市值约1.29万亿元。我国已拥有超过2342家上市公司,大量企业通过上市改制筹资迈向了现代化企业的道路,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从2003年起,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国务院的统筹领导下,在中央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了一系列综合改革和重大创新,开创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股改“破冰”制度痼疾
股权分置是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造成同一上市公司部分股权可以流通,部分股权不能流通。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国九条”站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且提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指导原则,从而逐步统一了市场各方的认识。
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这场历史性战役终于打响。这一天,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强调要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股权分置改革由此拉开了大幕。
以统一规划、分散决策、支付对价为特点的股权分置改革,明确了分步上市流通的时间表,协调了两类股东的利益诉求,开启了全流通的大门。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股市已经步入了全流通时代。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制度创新,开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纪元,实现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双赢,结束了上市公司两类股份、两种价格并存的历史,强化了上市公司各类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为实现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改变了证券市场供求关系扭曲的状况,完善了市场定价机制,更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统一组织和分散决策相结合的机制,也为推进资本市场其他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股市经济“晴雨表”功能显现
在股权分置这一基础性制度问题得到解决后,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基本功能日益健全,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部分,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种推动作用不但表现在资本筹集,还表现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风险释放通道、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等方方面面。可以说,资本市场不仅推动着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首先,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日益增强。当前股票市场的市值规模与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最核心的企业都已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中国工商银行等五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建筑等大型优质企业先后登陆,长江电力、上港集团等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换股收购、吸收合并、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我国各行业的骨干企业基本都已上市,上市公司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股票市值的飞跃变化说明,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资本的形成和聚集发挥着重大支撑作用。2000年时,沪深交易所有96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万亿元。而截至今年5月,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约2422家,总市值约为23万亿元左右。
其次,资本市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这些庞大资金加速了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微观上看,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许多中国企业提供补充资本金的渠道,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使企业运作更加规范,有利于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也有利于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从宏观上看,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也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为实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第三,资本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的资本市场有利于引导着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向核心区域和政策扶持区域凝聚,逐步实现制度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经济资源等在资本聚集的区域中全面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协同作用。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促进资本转移和集中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推动企业向区域化、国际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创新
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因此,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功能,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必须坚定市场化改革。
不改革,资本市场就无法承担起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全局性重任。不改革,资本市场就没有出路。
实际上,我国A股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一直在延续。特别是自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以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从去年推出强化分红、“零容忍”加强市场监管,到今年深化新股发行改革、健全完善退市制度、构建市场诚信体系、引入长期投资者、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每一项改革举措都直指积弊。
当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渐见成效。通过改革,淡化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引入存量发行机制、引入行业市盈率“25%规则”等,意在促使新股价格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实现一二级市场均衡协调发展。
股市的基本功能就是定价功能,一个定价合理、“有进有退”的股市,才是正常的股市,才是平衡的股市。而新近施行的沪深新退市制度有望真正发挥市场“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功能,让股市“不死鸟”神话破灭,让垃圾股远离市场。
无疑,A股改革市场化取向明显,不仅与目前A股市场发展阶段相符,也与成熟市场的经验一致。从以往的政策“救市”到市场化改革“治市”,从为国企上市“脱贫解困”到逐步完善公司治理,从投机炒作盛行到倡导理性投资,A股市场化改革没有回头路。
当然,改革目标的实现有一个过程,引起一些争议是正常的,关键要不回避,不懈怠,积极应对,义无反顾往前走。
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