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预期升温 年内降准或仍有机会

2012-09-11 0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范乐

  中新网9月11日电(金融频道 安利敏)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日前出炉,CPI涨幅重新回到“2时代”。 业内专家对未来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现分歧,中新网金融频道梳理发现,多数专家预期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将进入“观望期”,但也有专家认为,年内降准仍有一次机会。在全球宽松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或将协调国际,适度微调。

  CPI重返2时代 多专家预期货币政策调控进观望期

  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日前出炉,CPI涨幅重新回到“2时代”,PPI超预期下滑,创出34个月新低。 当前物价的反弹无疑挤压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公开信息显示,在流动性调控方面,自二季度以来市场上的降准预期虽从未消散但却屡屡落空,替代降准操作的是央行连续11周的逆回购操作。相比准备金率的下调,逆回购已成为当前央行最为倚重的货币政策工具。

  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目前稳增长压力尤甚,货币政策调控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央行如何出招备受市场关注。

  业内专家对未来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现分歧,多专家预测央行货币政策调控进观望期。中新网金融频道梳理近期相关报道发现,多数专家表示,未来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将处于“观望期”、“空窗期”。

  据新华网9月10日报道,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认为8月CPI重返2.0%是一个信号,他说“通胀、房价必然制约宽松政策。今年余下时间,通胀风险上升,宽松政策高概率告一段落,避免滞后超调。”

  恒泰证券也表示,预计9月及四季度C PI将呈回升态势,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将受一定限制。在此背景下,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或仍将延续微调,公开市场频繁操作将持续,而存准和存贷款利率等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将大为降低。

  据经济参考报9月10日报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目前我国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尤其是7月、8月以来农副产品价格涨幅明显。考虑到经济仍有下行的趋势,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将处于左右为难的‘观望期’”。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预计,在未来半年的时间里,货币政策极有可能处于较长时间的空窗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当前资金比较充裕,降息和降准的可能性都不大。

  年内降息可能性大降 降准或仍有一次机会

  也有学者认为,为防止经济增长过度下滑,央行货币政策应适度微调。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说,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应避免过度刺激投资,货币政策应基本保持中性,只宜微调,不宜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过度下滑,短期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中长期以推进改革为主。

  也有分析认为,未来央行降息可能性大降,但仍有降准机会。中国证券报9月10日报道分析认为,在物价筑底的情况下,央行的利率政策短期内将淡出,以避免明年物价上升对利率政策带来压力。

  存款准备金率则仍有下调空间。一方面,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20%的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尚高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目前央行通过巨量逆回购,以“滚雪球”的方式来调节银行流动性,在操作的便利性和实施效果上均弱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当前不愿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担心明年通胀反弹和影响房地产调控心理预期有关,但年内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可能。

  据新华网9月10日报道,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看来,年内还会有一次降准的机会。“降准旨在对冲外汇占款,9月份回笼资金压力不小。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升温 下半年“宽松”时机需考虑国际协调

  近期,美欧经济数据集体失色,市场普遍预期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近在眼前。专家认为,我国下半年货币政策在“宽松”时机把握上需考虑国际协调。

  据新华网8月28日报道,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下半年是否降息、何时降息需要考虑国际协调问题,对欧债危机进展与欧美货币政策走向做好预判,对其影响加以预估,避免政策冲突对我国经济与金融运行造成负面冲击。

  “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率先闪亮出台,“美国版量化宽松政策”——QE3可能即将出台,全球金融市场可能再次面临流动性“巨浪”来袭。据中国新闻网9月10日报道,有经济师预计,美联储最快会于周三及周四议息后推QE3。

  据金融时报9月10日报道,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如果美联储推行QE3,“对新兴市场利大于弊,对美国影响力度减小。”中金报告预测指出,“QE3对中国利大于弊。”QE3有利于稳定中国的外部需求。在美国面临财政紧缩的压力下,量化宽松应该有助于稳定美国国内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QE3有助于防止中国出口增长进一步大幅下滑。QE3的出台对我国通胀压力的影响将显著小于前两次。(中新网金融频道)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