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前,欧洲央行派出了一份大礼:启动“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有史以来首次利用3年期无上限贷款向欧洲银行体系输血4890亿欧元。这种被看成是变相量化宽松的激进做法,自然有助于缓解欧洲银行业的信贷危局,但对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而言,其药效却很可能大打折扣。
在思路上看,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犯了同样的错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先后两次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先购金融机构“有毒资产”,后买美国国债,以此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此刺激经济扩张。但无论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公司债券,都不能直接创造出就业机会,两者之间需要一个有效的传导机制。换句话说,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必须得刺激出新的借贷、消费和投资,才能为G D P增长做出贡献。美联储原本预计资金最终能够流入实体经济,但两轮“量化宽松”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各大银行普遍惜贷,行业巨头囤积现金,而美国家庭忙着修补资产负债表,那些“宽松”出来的美元要么进入了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要么外逃到新兴市场。正是因为察觉传导机制失灵,政策效用难达预期,美联储才在今年6月宣布结束次轮6000亿美元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后,决定不再做加法,而是以“扭转操作”代之。
欧洲央行本次实施“长期再融资操作”,也有两层用意:一是通过此举消除市场恐慌情绪,减轻近期困扰整个欧洲银行业的融资痛苦,避免出现灾难性的“信贷危机”。有人估算,欧洲银行业将有大约6000亿欧元短期债务于2012年到期,来自欧洲央行的这笔贷款正好可解燃眉之急。二是欧洲央行希望获得贷款的各家银行能把资金配置到“问题国家”的高利率国债之上,抑制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在这两层用意之间,也有一个传导机制,欧洲银行业由风险偏好决定的投资组合将起关键作用。
早在2009年6月,欧洲银行业曾将获得4420亿欧元的1年期贷款其中的一半,用于购买收益率更高的主权债务,其中大部分为希腊和西班牙国债。欧洲央行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官员,无疑希望这次可以“昔日重来”。但对欧洲银行业来说,眼下的情况与2009年不可同日而语,各家银行本身就背负着极大的削减风险敞口、重组核心资本的压力,而且“照方抓药”可能达不到套利目的,反而会把自己更紧地绑在欧债这条破船上。有分析指出,即便欧洲各家银行动了购买欧元区国债的心思,也会尽量回避希腊、意大利甚至西班牙这些国家。虽然这些国家的国债收益率高得诱人,但其背后的违约风险同样巨大,对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自身评级均构成很大威胁。可以预见的是,出于自保的考虑,欧洲银行业很可能“辜负”欧洲央行的一片苦心,无法实现其“一石二鸟”的战术意图。从市场表现看,投资者对欧洲央行的措施反应谨慎,显然并不认可这样的如意盘算。
欧洲央行此举只是为治愈欧债困局争取到一些时间。若要挽回市场信心,恐怕欧洲央行还得肩负更大使命“最终贷款人”这顶帽子是一定要扣在其头上才行。
不过,对即将迎来圣诞节的欧洲来说,4890亿欧元好歹也算是一份应景之礼,只是欧洲央行还不适应圣诞老人这个角色。(王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