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高物价“无形之手”被缚 控物价有利因素将逐步发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价格调控总体有效,下半年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总体来看,经过上半年的密集调控,控制物价上涨的有利因素已经形成,并将在下半年逐渐发酵见效。
首先,物价上涨货币条件的消除为下半年控物价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
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曾被认为是推高物价的“无形之手”。现在经过12次提准和5次加息后,这只“无形之手”已被缚住。
2010年的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加息可以看作是货币政策从应对金融危机由“适度宽松”走向“稳健”的过程。而今年以来的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三次加息则可以看作是贯彻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同时也是为了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
发力于去年10月份的货币调控已经使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发生了大的转变。5月份、6月份M2增速分别回落到15.1%和15.9%,回落到年初确定的目标。流动性减少会对下半年的物价稳定发挥基础性作用。
尽管业界普遍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空间已不大,但加息之于抗通胀具有的“釜底抽薪”的作用仍不能小觑。
然而,由于货币政策滞后效应的存在,各界认为其发生明显作用的时点应在三季度的后半程。这是下半年控物价的政策保证,也为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
其次,输入型通胀对物价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输入型通胀压力是通过贸易顺差实现的。有专家计算指出,就流动性机制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而言,贸易顺差在其中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增量中,贸易顺差所占份额总体上趋向下降,2006-2010年间从72%降到了41%。
最近的经济数据也显示,输入型通胀压力将在下半年减小。目前,PPI和工业品的购进价格环比指数已经出现两个月的连续回落,它们向CPI传导的因素正在减弱。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也乐观地认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比4月份有明显回落,这种影响通过传导之后,在9月份以后对我们国家的输入性影响会有所放缓。
第三,下半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将逐步快速回落。
物价的翘尾因素也称滞后影响,是上一年商品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部分。
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来自去年的翘尾因素是3.3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下半年,翘尾因素会逐渐减弱,下半年大概降低为1.7个百分点。比如6月份CPI上涨的6.4%里面有3.7个百分点是翘尾因素影响,到7月份翘尾因素会降到3.3个百分点。8月份、9月份、10月份翘尾因素会逐月快速回落。剔除了翘尾因素,就现在的形势分析判断,下半年的物价形势比上半年要乐观。
第四,价格波动的历史周期也为物价可控提供了一个依据。
据张望军分析,本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价格上涨。第一次是2003年到2004年,第二次是2007年到2008年,这是第三次从去年开始。第一轮持续了27个月,第二轮持续了24个月,这一轮物价上涨到现在为止持续了24个月。所以根据价格波动的周期判断,这轮物价上涨应该接近拐点。
此外,夏粮继续丰收、国内绝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变化等,也是下半年控物价的直接有利因素。诸如未来将推出的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政策等,则是下半年控物价的间接有利因素。
■阎 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