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终结了商业银行贷款资产无限扩张的可能,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以往那种主要依靠贷款扩张拉动资产和利润增长的高资本耗费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随着今年1月1日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实施,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速转变经营和发展方式,以迎接新的挑战。
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资本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硬约束,将对银行贷款资产特别是高资本耗费的贷款资产扩张产生强有力的抑制作用。今后,商业银行必须放弃主要依赖贷款扩张的增长路径,走低资本耗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然而,面对当前复杂而“险象环生”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度推进带来的重重压力,商业银行如何解决转型中存在的症结,真正实现低资本耗费下的可持续增长,值得思考。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落地 多重影响显现
尽管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兼顾了我国国情,并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差异性,但实际上,与巴塞尔协议Ⅲ标准和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实施标准相对更高、要求更严,由此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也更加引人关注。
比较来看,按照我国监管新规,普通股核心资本充足率标准比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高0.5个百分点;杠杆率监管标准也比巴塞尔协议Ⅲ3%的最低标准高1个百分点。我国还创新性地制定了拨备监管标准,对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不低于2.5%,并明确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作差异化安排。同时,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为150%。
除上述监管指标外,我国还有存贷比、流动性缺口率、不良贷款率等监管指标考核以及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政策等。
业内专家分析,监管新规对贷款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约束机制产生的,同时,准备金管理、流动性比例、杠杆率提高等都会对银行贷款投放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去年巴塞尔监管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资本充足率每提高1%,银行贷款利率与短期市场利率的利差将提高13个基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随着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引入,将使得银行业增加长期负债的比重,进而需要支付更多的期限风险溢价。
国内权威部门针对监管新规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水平提高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对贷款产生影响。当资本充足率提高1%,银行贷款平均下降0.94%。当银行的资本低于最低标准充足率,其投放贷款会受到资本约束,而高于资本充足率标准的银行,对其投放贷款影响不大,因此其贷款波动程度也较小。
此外,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对利率的反应也有差异。一般而言,当央行提高利率时,资本较充足银行的贷款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而那些资本充足率较低银行的贷款下降幅度就会很大。
由于银行经营成本的提高和资本规模的收缩最终会影响到实体经济,据测算,贷款总量下降1%,将导致GDP总量下降约0.59%,由此可大体推算出,资本充足率上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GDP总量下降0.56%,这意味着,短期内,高资本要求和杠杆率的限制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银行的经营环境进一步面临恶化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