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去年全球货币政策前紧后松、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走势略显参差相比,今年全球货币政策呈现出相对统一的宽松大势。除了美联储高举量化宽松(QE)大旗之外,日本、英国央行更是紧随其后大举购债,欧洲央行则突破底线地推出“货币直接交易”(OMT)开启其货币政策新篇章。而新兴经济体方面,除了巴西大幅快速降息令人印象深刻,韩国、泰国、印度等无一例外加入持续货币宽松阵营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认为,在欧债危机持续肆虐、发达国家表现不佳、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宽松”是今年全球货币政策的主调。从目前全球经济疲弱的走势来看,这一态势在2013年还可能继续延续。虽然总的来看,2013年全球的通胀可能处于相对温和的水平,但中长期的通胀预期或未来现实的通胀压力却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货币宽松成大势 经济走势疲弱是主因
尽管距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5年有余,但全球经济的劫难似乎远未到终点。出于形势所迫,全球各大央行在货币宽松方面出现了高度一致。“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占GDP的比重来看,2012年除美联储之外,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以及日本央行仍在继续扩张。”屈宏斌提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央行自年中以来也转而进入政策宽松以期稳住增长下滑的势头。整个2012年的全球货币政策仍是在宽松轨道上。
至于今年全球货币政策为何呈现出上述特点,屈宏斌分析认为经济走势疲弱是主要原因。“由于2012年西方主要经济体需求仍然疲弱,”他说,之前出台的零利率、财政刺激以及货币数量宽松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远远弱于预期。欧元区经济的衰退更是从外围国家逐渐向法德等核心国家蔓延,整体经济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已经连续环比收缩,这一状况在今年四季度仍将延续。美国一方面经济复苏力度疲弱,另一方面失业率仍然高企,迫使美联储近日在“扭转操作”到期后又出台了新一轮资产收购计划,并确定了失业率及通胀参考目标。
“2012年,欧债危机对新兴经济体的不利影响更加凸显。”彭兴韵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迹象,物价总指数也出现下跌,这促使新兴经济体在2012年也转向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他认为,与2011年发达经济体迫于金融危机或经济复苏要求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因通胀问题而主要采取紧缩性政策的全球非对称货币政策不同,2012年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宽松”都是货币政策的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