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业务未达标四公司跨区经营落空
虽然试点公司寄望放开跨区域经营,但是就目前试点的运营情况来看,监管层人士亦暗示,不会马上改变对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
自两年前在四个城市开展试点以来,国内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迅速发展,其贷款规模实现了翻番。不过,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于近日在天津消费金融论坛上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和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及建立,在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开发区别于银行的特色优势产品、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程序。2010年年初,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北银消费)、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费)和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四川锦程)获得首批筹备资格,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并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2010年底,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天津开业,成为中国首家及唯一一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温州金改举措被指缩水民资发起华侨银行未获批
过去几年间,在全局性金融改革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温州率先开展金融改革试点,被外界寄予很高期望,甚至有人呼吁温州应率先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成为下一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起点和突破口。其中,放宽民营资本金融准入门槛呼声最高,是温州金改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
最新公布的金改细则中提出,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民间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事实上,温州方面一直希望中国银监会能明确民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实施细则,实现民资直接发起成立商业银行。为此,温州金融办已经向相关部门递交民资发起成立“华侨银行”的方案,但至今未获批准。
温州方面曾明确表示,希望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在民营企业发起人地位不变的情况下,转制为村镇银行,并提出今年推动一两家转制为村镇银行。为此,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同温州参与金改的相关人员,曾在7月初专程前往北京,与银监会高层官员沟通,希望给予温州“绿色通道”,但最终无果而终。
同时,温州方面恳请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希望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商务部等国家部委把部分审批权限下放给温州,例如协调银监会下放2012年温州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试点指标,由温州市自行统筹安排。
此外,温州方面还希望鼓励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业金融发展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发生,提出在温州市率先开展存款保险制度试点。
如今,温州金改细则落地,上述三个敏感领域(即地方金融监管、中央审批权限下放和试点区域性存款保险)未获政策突破。相关人士认为,这些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项目的丧失,意味着温州金改的意义已经大打折扣,远未达到起初各方所期望的层面。
四家西班牙银行将据重组计划大幅裁员
根据欧盟委员会批准的四家西班牙银行的重组计划,西班牙班基亚银行、卡塔卢尼亚-凯克萨银行和新加利西亚银行28日宣布将削减多家分行并大幅裁员。
其中,班基亚银行当天宣布将在未来三年辞退6000名员工,占其全部员工总数的28%;该行还将关闭39%的分行,共计1117家。新加利西亚银行则宣布将裁减2500名员工和关闭213家分行。
宁波银行13名高管累计减持107次
5年前,三家城商行上市曾被称为一场造富运动,成就了很多百万、千万乃至亿万级别的富翁。然而,上市后3家银行的高管团队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的高管几乎都选择了坚定持股,而宁波银行高管的集体减持则是多年来仍在持续上演,高管本人累计减持107次,近亲属减持7次,合计减持达到1846万股。
深交所统计显示,从2008年8月至今,宁波银行董监高(包括其近亲属)持续减持宁波银行股权。截至目前共计发生114次减持,其中有7次为近亲属等相关人员的股份变动,其余107次为本人股权变动。从减持股权数量来看,最大的单笔交易股权量为95.6万股,其次还有2笔数量为80万股的减持。
不过,宁波银行高管也并非仅进行减持,上周刚刚辞职的原宁波银行董事徐万茂曾在2010年9月7日增持了20万股,且深交所并没有其在任职期间曾经减持的记录。
此外,宁波银行高管减持对其业绩和股价并未呈现明显的影响。“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于宁波银行的高管减持容忍度较高,应该是信任高管层能够处理好自身财务管理与银行市值管理两者间的关系”,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从业绩方面看,宁波银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约为35%,与光大银行并列除平安银行外的15家上市银行的第三位,远高于另两家城商行。从股价和估值方面看,宁波银行在16家上市银行中市盈率几乎一直最高,市净率也曾长期第一,仅是近期略低于工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