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悬崖引担忧 黄金或温和上扬

2012-11-23 10: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范乐

  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财政悬崖危机演变成为近期影响金价的驱动性事件。分析人士认为,综合来看,美国如何应对财政危机影响重大,避险需求将使黄金再受追捧;此外,机构持仓增加和实物需求回升也将助推金价温和上扬。

  财政危机如履薄冰 削弱美元

  近两月的金价走势超出许多人的意料。目前来看,市场正真正步入对美国财政悬崖,即美国财政危机的担忧。上海中期分析师李宁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奥巴马连任后,民主党在参议院的主导地位加强,但共和党仍牢牢掌控着众议院,国会两党向来锱铢必较,扯皮现象严重,财政悬崖问题可能会削弱美元的吸引力,从而有利于黄金。

  去年8月初,美国面临首次政府违约的严峻考验,在离最后大限不足一天之时两党提高国债上限的议案才在众议院得以通过。而在此期间,金价出现一波明显上扬:提高债务上限进入炒作期的7月份,黄金上涨了8.47%,之后8月份金价上涨了12.24%,两月累计涨幅接近20%,而同期美元指数却一直在接近年内低点区域内弱势徘徊。

  因此,李宁认为,虽然本次财政悬崖问题由于感恩节、圣诞节留给美国两党的时间不多,但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两党在互相协商的过程中,最后应该会达成一个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元的吸引力可能会被削弱,从而在大的方向上利好黄金。

  此外,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纪要表示,自9月实施Q E 3以来,就业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好转且通胀稳定,年底扭转操作到期后有望加大宽松政策力度。黄金在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将得到有效支撑。

  需求不减 基金持仓居高位

  从供需层面来看,政经领域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投资者金银持有热情高企,不仅如此,四季度黄金消费需求和工业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上周四,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第三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的黄金需求为1084.6公吨,价值为576亿美元,比上季度环比增长10%。

  值得注意的是,ETF需求在各类黄金需求中表现最为强劲,三季度需求增长48.6公吨,达136.0公吨,为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表现最为强劲的季度。截至11月20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 SPDR GoldT rust净持仓为1342.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出3.8%,比上月同期增加0.6%。分析人士指出,这显示全球主要央行联袂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欧债危机引致避险需求升温等因素导致持有实物黄金为基础的大型基金依然看好黄金后市表现。

  不仅如此,各国央行也在大举购进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月度统计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央行10月购买黄金40吨,预计2012年黄金购买量极有可能超过2011年的购买量,而2011年发展中国家黄金购买量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457吨。

  此外,COMEX场内交易持仓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COMEX期金非商业净持仓为171594张,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0.2%。

  实物需求方面,中国国际期货贵金属研究员杨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直接消费需求(来自珠宝、器饰等消费用途的需求)以及间接消费需求(来自于工业生产的消费需求)都有增加趋势。

  四季度是节庆或准备节庆的高峰期,尤其是亚洲诸国(如中国、印度)都喜好在接近年末时增加相关奢侈品消费。世界黄金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之前已经疲软数个季度的来自印度的黄金消费已经开始反弹。而本月上旬,汤森路透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预计,2012年中国的黄金需求将增长1%至历史新高860吨,将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

  多因素支撑 金价走高概率大

  对于黄金后期走势,分析人士认为,在投资资金涌入、实物需求增加以及美元指数可能转弱等因素的支撑下,金价后市或将温和上扬。

  李宁认为,总体来看,金价年末可能会迎来事件驱动性行情,如美国财政悬崖激发避险需求、消费传统造就的实物需求旺季及巴以冲突升温导致油价走升等,而美联储中长期趋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金价提供了坚实支撑,因此,黄金在震荡稳固后,有望向1750-1800美元/盎司发起冲击。

  银河期货分析师杨学杰也指出,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国会谈判在焦灼进行中,于12月初到12月14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前,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力度将主导黄金走势,同时在宽松力度加大预期下黄金四季度末或全线飘红,但金价在1800美元位置仍存在重大考验,待有效突破后有望挑战2012年新高。

  此外,杨戈认为,在欧债问题、美国“财政悬崖”问题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下行困境这三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水平可能会温和缓慢上扬。不论是短期(1~3个月),中期(6~12个月),还是长期(1年以上),都看好金价表现。“6个月目标价位在1850美元/盎司,12个月在1900美元/盎司,形态上或许呈温和震荡走高之势,每一次回调都应视为买入机会。”他说。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