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在伦敦遭遇“分行之痛”

2012-11-05 09: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范乐

  金融机构在伦敦开设的子行和分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根据英国金融监管原则,两者享受的权利义务相去甚远。外资银行的子公司在监管上与英国本土银行待遇相同,在透明度、缓冲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方面都有严格标准,但分行属于海外银行的分支机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其控制有限。

  对于近几年来蜂拥进入伦敦金融城的中资银行来说,他们渴望得到分行的资格,但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却只批准建立子行。中资银行在伦敦遭遇“分行之痛”,成为他们业务发展的瓶颈。

  从2009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设立伦敦子银行,紧接着招商银行也成立了伦敦办事处,从今年2月农行成立子行,中资银行逐渐完成了在伦敦的布局。

  虽然中资银行在英纷纷设立分支机构,但实践证明在现有的监管环境下,子行的架构并不足以作为高效率的扩张载体。今年7月,多家中资银行通过伦敦外国银行协会向英国财政部发出信函,反映中资银行的情况。

  英国财政部收到信后,曾有主管相关业务的副大臣和中资银行举行了会谈,之后财政部将此推给负责监管的金融服务管理局。金融监管局9月底通知中资银行,不可能让中资银行在英国设立分行。

  对此,中资银行认为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忽视了中资银行在英国的经营情况和模式。目前中资银行在英主要以批发业务、离岸业务等为主,都属于低风险业务,并不与本地银行构成太大竞争。金融服务管理局用监管汇丰、巴克莱等大银行的做法来管理中资银行并不合适。

  目前在伦敦有花旗银行等数十家美资银行分行,它们是在以往规则不那么严厉时期设立的。同时,欧洲经济区的银行可在任何成员国自由设立分行。而中资银行的子行在与其他银行分行的竞争中,由于敞口风险等因素,先天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英国监管机构不允许中资银行成立分行的理由之一是阻断风险,使国内银行和海外分支的经营风险彻底分开,但中资银行认为这种做法本身不符合逻辑。因为3年前冰岛发生的银行危机表明,即使采取子行的形式也难以将外资银行与国内业务割裂开。

  为了开展业务,一些中资银行已经考虑在欧网络的“B计划”。中资银行在伦敦所经营的批发业务、离岸业务的业务本身很容易转移到第三地——比如卢森堡。卢森堡以监管宽松闻名,此前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已获准在卢森堡成立分行和子公司。目前工商银行在卢森堡经手的业务已经达到伦敦的3倍。

  除工行外,其他几家在伦敦难以设立分行的中资银行也筹划在卢森堡开展业务。卢森堡拥有税收等多方优势,很受中国资金的青睐。卢森堡也是外商直接投资欧洲的“门户”,吸引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46.3%,相比之下英国吸引中国投资在欧洲只位居第四,仅占10.9%的份额。

  本来,在中资银行的欧洲版图上,伦敦天然占据着中心位置。但严格的监管和卢森堡的崛起使得伦敦的领先位置遭到削弱。

  但中资银行并不会从伦敦大规模撤出,因为从整体上讲,伦敦作为仅次于纽约,全球排名第二的金融中心的地位短期内仍不可动摇,中资银行在国际化方面对伦敦金融城平台的需求,大于伦敦对中资银行的需求。而随着伦敦人民币业务的推进,也需要中资银行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中资银行和伦敦金融城互有需求,不会出现双输局面。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