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全球利好 有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

2012-09-12 09: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范乐

  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的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是综合实力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一个逐步有序推进的过程。逐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有助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成为地区性硬通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在中国经济总量迅速上升的同时,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市场需求也相应上升。尤其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币值始终保持稳健的人民币,逐渐成东南亚及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和境外旅游流通货币。

  “中国与邻近经济体的快速融合以及出境旅游的增加,有效拉开了人民币境外使用的序幕。”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由于中国边境贸易的增长已持续多年,人民币又相对稳定,储备不足的邻国通常愿意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大陆居民选择出国旅游,这些趋势最终使人民币发展为地区性硬通货。

  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货币合作。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阿联酋等15个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共计13362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从此可通过官方渠道进入这些经济体的金融体系,促进人民币结算和流通效率的提高。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中国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中国具备了较强经济实力,国际上对人民币的期待也高,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快,而且还有很大空间。

  跨境结算增长迅猛

  “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是继续完善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货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在跨境贸易中充当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接近10%,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职能初步得到体现。

  从2009年7月开始,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及东莞等5个城市365家企业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1年8月试点扩大至全国,不到两年的时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央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的数据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从2009年末的35.8亿元猛增到2011年末的2.08万亿元,达到初始规模的581倍。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量从2009年末的627.2亿元上升至2011年末的5885.3亿元,达到初始规模的9.4倍。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今年7月发布报告指出,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6月,离岸人民币支付量增长了17.4倍,增幅远超同期其他货币。在世界主要支付货币中,人民币的排名也从2010年10月的第35位一举跃升至第16位。

  尽管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迅猛,但是巴曙松指出,在没有中资企业参与的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仍相当低。人民币要成为美元那样被第三方国家普遍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相应份额,未来还面临更艰巨的任务。

  国际地位逐渐上升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过分依赖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巴曙松表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适应新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开始成为更多国家的共识。而在当前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稳健发展,人民币维持稳定升值的强势地位,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和需求明显上升。

  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署协议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债券。此外,中国还参与了特别提款权(SDR)自愿协议交易,帮助IMF成员国、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及时获得可兑换货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巴曙松表示,这些举措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为将人民币逐步创造条件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奠定了基础。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的路径,巴曙松表示,首先应该以逐步满足市场需求为基础,在金融体系完善和开放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融资结算中的跨境使用。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为人民币国际化设置明确的时间表,这体现出中国的决策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务实态度和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来稳步推进的战略。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