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观察中国第36周:关注中国网络经济

2012-09-03 1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范乐

  中新网9月3日电(金融频道 安利敏)在本期的国际媒体“看多中国”观察中,海外媒体关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猪肉价格上涨、网络经济、旅游业、农村贫富差距、珠三角扩建机场等话题。据阿联酋《国民报》报道,迅速肆虐的非法网络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8月30日韩国《中央日报》:14家韩国珠宝企业集体撤离中国

  由于中国工人的工资大幅上涨,在中国青岛的14家韩国珠宝和饰品企业集体返回了韩国。韩媒称,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同行业企业扎堆向韩国国内“掉头”的现象尚属首次。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企业集体掉头是因为中国国内的经营条件大不如从前。20世纪90年代,不断有企业将工厂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中国,但是,中国工人的工资在20年间增加了近20倍。而且,工人的福利保健费用等间接费用也呈现出了上涨趋势。

  此外,韩美和韩欧盟(EU)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也为这些企业返回韩国奠定了基础。14家返回韩国企业的80%以上产品都是出口美国和欧洲市场。知识经济部投资政策官姜成天(音)表示“针对珠宝企业来说,FTA的无关税优惠政策可以让企业节省20%以上的成本”。

  韩国政府还将依据“海外工厂回国政策”,为他们提供三年全额免除法人税和所得税等各种税制优惠。

  8月29日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澳洲中小企业闯入中国的机会

  当销售公司阿普科集团查看中国汽车数据时,在世界上最大市场销售车蜡的机会实在令人难以忽视。经过数月的调查后,阿普科集团开始在中国城市销售产品。

  与阿普科相似,澳大利亚许多中小企业也在瞄准中国市场。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前首席经济学家蒂姆?哈克特表示:“有人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采石场和日本的海滨,这是不对的。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投资多样化,不仅仅是必和必拓和力拓开采煤炭和铁矿石送到中国,还有旅行社、银行和保险公司等。”

  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驻上海高级贸易代表迈克尔?克利夫顿称,随着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变,机会变得令人心动。他认为,澳大利亚小企业在中国有很好的机会,尤其是在金融服务行业。

  然而,蓝华国际顾问公司的老板莉萨?古德汉德警告说,如果未经准备便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碰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它们需要研究,澳大利亚人的想法是否会吸引中国客户。企业必须探究外国竞争,并寻找法律顾问和当地合作伙伴。

  哈克特推荐这些企业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和大使馆获取支持。他说:“在中国,许多生意都与政府有关。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市场主义者,不想利用政府,那就太愚蠢了。”古德汉德则称,中小型企业必须学会利用社交媒体,并耐心构建关系。

  8月29日 法新社:中国企业家征婚吸引众多女性

  一群打扮入时的年轻中国女孩坐成一排,手里攥着列有体重和三围信息的表格,等着参加“面试”。看她们的穿着,似乎是来选美的,但其实她们是从超过1000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晋级征婚比赛下一轮的人选——她们将在这项离奇比赛中争夺与亿万富豪结婚的机会。

  比赛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相貌、教育水平、家庭背景,甚至星座匹配指数等。晋级最后50强的幸运选手将有机会与32位身家至少过亿的男士见面。

  尽管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这场由中国企业家单身俱乐部在北京举办的相亲活动表明,在当代中国寻找配偶的难度越来越大。

  心理咨询师、婚恋电视节目评论员吴迪说,许多中国相亲网站以及其他婚恋公司把目光对准了大富豪。

  有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富裕起来,一些年轻人的物质需求逐步上升。据耶鲁大学的社会学家德博拉?戴维斯称,中国常见的择偶要求是对方必须有房。

  据报道,近年来,由于婚恋电视节目大行其道,逐步上升的择偶标准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电视节目肆无忌惮地向人们展示拜金主义,以至于忧心忡忡的当局迫使节目组作出改变。

  8月28日 美国商业内幕网:中国猪肉背后的经济隐忧

  猪不太像是通胀压力的晴雨表。但在中国,正减少的猪数量广受关注。人们担心一旦明年猪肉销量突增,物价会随之被推高。受困于疲软的国内需求和历史最高养殖成本——美国干旱造成玉米和大豆价格飙升,中国生猪养殖户被迫卖掉他们的猪。

  作为中国的主要食用肉类,猪肉对该国的食品价格有重大驱动作用。尽管目前猪肉供应充足,但6个月后猪肉库存量可能因抛售而降低,造成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又将推高通胀。目前,中国的通胀处于适度水平。涨价可能引发社会骚乱,通胀仍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经济隐忧。

  荷兰合作银行高级分析师让?伊夫?周说:“看下中国的玉米和大豆价格,你会发现目前的养殖成本已达历史新高。如果收益率依旧低迷,估计猪肉供应会在明年年初下降。”北京已启动新一轮冻猪肉收储,以应对明年春节的供应紧张。

  中国养猪业每年产量高达5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2007年由于遭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打击,飞涨的猪肉价格一度引发全国关注。猪肉价令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强烈影响到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广大民众的生活。

  8月28日 埃菲社:中国假药案件日增 网络成售假温床

  假药生产与销售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一个严重问题,根据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的数据,中国每年有20万至30万人因此丧生。国家药监局局长尹力在讲话中说,利用互联网贩售假药的犯罪分子日益增多,互联网为假药贩子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提供了渠道。

  此外,尹力指出,药品稽查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在中药生产流通领域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比较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国家药监局将在年底前加大打击力度,完善多部门间合作协调机制。

  国家药监局还将在未来4个月内深入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验。

  8月初,中国公安部宣布在“清除假药行动”中抓获近2000名犯罪嫌疑人,截获价值约11.6亿元人民币的假药产品,其中包括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疾病的假冒伪劣产品,捣毁了1100多个制假售假窝点。

  去年,中国东部浙江省还破获了一个医院工作人员将正规药品的空药盒回收转卖给假药贩子的犯罪网。

  8月28日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50年眼保健操功效引质疑

  中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会要求学生每天在课间做一遍眼保健操。这项独一无二的活动可以追溯至1961年,当时北京教育局注意到学生的近视率大幅上升,于是指示一名医生创建了眼保健操,以阻止这一问题恶化。

  报道称,中国教育部无法为眼保健操提供科学依据。在网民施压后,教育部说:“我们将要求专家尽快作出解释。”教育部官员拒绝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采访要求。

  40多岁的北京人朱天宇(音)承认自己对眼保健操持怀疑态度。“我不知道做眼保健操是否有益。我的视力很糟,但我从未把它当回事。”

  他的妻子杜玉(音)不同意他的看法。她说:“做眼保健操有用,我现在仍坚持做。每次我做的时候,都觉得眼睛舒服些。”

  并不是人人都相信眼保健操的功效。许俞静(音)25年来一直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她说:“很难说眼保健操有没有用。即使它有用,作用也不明显。学生们不知道穴位在哪……他们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做眼保健操。”

  报道指出,有一个共识——中国竞争激烈的教育制度是导致众多学生眼睛近视的主要因素。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因为高考分数基本上决定了他或她未来的职业道路。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