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全球央行竞相宽松

2012-07-18 14:01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竞相宽松的情景类似,2012年年中,全球央行再次不约而同地选择宽松,将保增长放在首要位置。但在宽松表象下,欧洲、美国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却各有隐忧。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当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政策刺激空间与效力将越发有限。与此同时,在全球联合宽松的时代,对于经济波动性较大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应警惕全球流动性泛滥和货币竞争性贬值的风险给本国金融、外汇市场稳定带来的冲击。

  欧债危机阴影挥之不去,全球主要经济体陷入增长困境。7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版,在小幅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也明确指出,本就不够强劲的世界经济复苏进一步出现疲弱之势。就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剧,通胀压力趋于缓和,全球信心指数大幅下滑,市场悲观情绪弥漫之际,全球各大央行集体迎来货币再宽松时代。据悉,在摩根士丹利跟踪研究覆盖的33个央行中,2011年11月以来有16个央行已经采取了宽松措施,10个发达经济体中有7个宽松。而澳大利亚、瑞士、挪威、瑞典、丹麦等央行均采取了降息举措。另外,23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有9个宽松。

  17日,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竞相宽松的情景类似,2012年年中,全球央行再次不约而同地选择宽松,将保增长放在首要位置。但在宽松表象下,欧洲、美国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却各有隐忧。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当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政策刺激空间与效力将越发有限。与此同时,在全球联合宽松的时代,对于经济波动性较大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应警惕全球流动性泛滥和货币竞争性贬值的风险给本国金融、外汇市场稳定带来的冲击。

  欧元区进入“零利率时代” 再多宽松皆为无奈之举

  2012年7月5日,注定是个历史性时刻。当日,欧洲央行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从1%下调25个基点至0.75%,新利率已于7月11日正式生效。这是德拉吉在接替前任行长特里谢后第三次降息,前两次分别是去年11月3日和12月8日,三度降息后,目前欧元区基准利率已是欧央行历史上的最低水平,也是欧洲央行首次将隔夜存款利率降到零,意味着欧洲正式进入“零利率时代”。丹麦央行更加彻底,将贷款利率从0.45%下调至0.2%,同时将存款利率自0.05%下调至-0.2%,直接进入“负利率时代”。除下调基准利率之外,从二级市场购买成员国政府债券(SMP),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等作为常规武器,也频频亮相欧洲央行的月度货币政策例会。与此同时,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的宽松力度也逐步加码,资产购买规模已从2000亿英镑增加至3750亿英镑。此外,英国央行一直将利率保持在0.5%,这是该行成立3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放眼望去,欧洲大陆一派“宽松”景象。

  “对于欧洲央行来说,降息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有利于银行降低成本。然而,降息恐作用有限,因为欧债问题的实质是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财政与银行风险的担心,降息并不能减轻市场疑虑。持续高企的意、西两国国债收益率便是一大佐证。”潘向东表示。尽管如此,当欧债危机还未找到有效解决路径,成员国财政状况惨不忍睹,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的传统治理思路,已失去可行性。因此,欧洲央行过多地承担起了提振经济的重任。“而在欧盟峰会后,各国原则同意动用救助基金(ESM/EFSF)直接参与银行重组和在二级市场购买债券,这意味着救助基金将一定程度地取代欧洲央行。这样看来,未来一段时期内,再次推出LTRO的概率已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最近一次降息究竟能否对实体经济构成支持,也尚待观察。

  美国延续温和复苏 QE3继续“引而不发”

  为支持经济复苏,美联储在今年一季度一方面宣布继续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保持在0%至0.25%的水平,并与其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超低利率水平有望维持到2014年底。另一方面,联储决定继续实施延长所持债券资产平均到期时限(“扭转操作”)和国债再投资等政策,并多次表明愿意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支持经济复苏。市场将此解读为美联储并未排除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可能性。6月例会后,美联储宣布将原定在6月底到期的“扭曲操作”延期至今年年底,以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这虽为一种宽松举动,但传说中的QE3仍旧“神龙见首不见尾”。

  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美联储发布了6月19日至20日的会议纪要。然而,同样一份纪要在市场人士眼中,竟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解读。认为QE3推出概率极高的一派看到了这样的文字:“一些(afew)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委员认为更多刺激政策是必要的……其他一些(several)委员认为如果经济复苏失去动能,或经济面临显著下行风险,或通胀持续低于目标,那么更多的政策是恰当的。”观点认为,按照联储的措辞习惯,“afew”一般指2至3人,而“several”则要更多一些。因此,这段话意味着FOMC拥有投票权的12位委员中,同意采取更多刺激政策的人占多数。况且7月6日出炉的美国就业数据不理想,更加坚定了上述观点。与此同时,认为QE3是小概率事件的一派则看到了这样的文字:“绝大多数参会者认为通胀预期面临的风险基本平衡。”这意味着大部分委员认为通胀和通缩的风险差不多。由于防止通缩是QE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一旦通缩威胁尚未形成,QE3的概率便不大。“总体而言,美国经济复苏虽然缓慢,但并未偏离既定轨道。”潘向东表示,从近期公布的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平稳。曾一度将美国经济拖入深渊的房地产业持续回暖,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发布的6月房价指数上升1点至29,创2007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5月季调后成屋销售年率上升9.6%,5月营建许可总数为78万户,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此外,5月消费信贷增加171.2亿美元,5月贸易赤字在连续两个月下降后为486.8亿美元。“可以说,目前的经济数据还不足以驱使美联储在7月31日至8月1日的例会中作出政策变动。短期内QE3可能性有限。”他说。

  增长前景承压 新兴经济体难独善其身

  7月5日晚间,中国央行突然宣布降息。随后,澳大利亚、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央行均选择按兵不动以静观其变。7月11日,巴西央行大举降息50个基点,这是该行自去年8月以来连续第八次降息。次日,韩国央行意外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这是该行近3年半来的首次降息。很显然,面对外部需求下滑、自身经济增长放缓、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加剧的压力,以中国、巴西、韩国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加入降息阵营,相继推出新一轮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

  当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新兴经济体也加入降息阵营,这意味着增长难题已不再局限于发达经济体。汇丰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新兴市场第二季持续疲弱,当中以中国及巴西放缓幅度最明显,导致汇丰新兴市场指数从首季的53.6,降至第二季的53。调查显示,在“金砖四国”中,中国与巴西在扩张速度上落后于印度与俄罗斯,令市场出现双速增长问题。IMF总裁拉加德7月6日在日本东京发表的演说中特别表达了亚洲经济前景的担忧。她指出,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有半数以上来自亚洲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亚洲具有免疫力,来自欧洲的溢出效应正变得日益明显,股票价格下跌、财产价格下跌、资本外逃和收益率差变大已经对一些亚洲国家造成了影响。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亚洲除日本外经济体今年GDP预计增长6.6%,低于4月份预测的6.9%。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边卫红认为,当前新兴经济体实际面临三重压力。首先,外部环境恶劣,被债务危机困扰的欧洲仍然是最大风险来源。在外部需求不济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产业深受打击。其次,新兴经济体自身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当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经济减速不可避免。再次,近段时间以来,新兴经济体出现的大量资本外流及货币大幅贬值迹象,在加剧金融市场动荡的同时,与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一道,进一步恶化增长前景。有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货币兑美元的跌幅已高达两位数,韩元、印尼盾、新加坡元和泰铢等亚洲新兴市场货币也纷纷连续走低。

  潘向东警告称,为了“保增长”,不少新兴经济体通过下调基准利率或存款准备金来提振经济。然而,降息会导致内外息差减小,可能进一步降低这些国家货币和资产的吸引力,从而加剧资本外流,使得资本流出国遭遇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暴跌的冲击。此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着自身经济增长放缓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从而令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滑。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