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欧洲央行降息之后,美元指数重新站上83关口,6月1日创下的高点83.51近在咫尺。与此同时,海内外市场上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仍然浓厚。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来看,在欧债危机肆虐以及美联储新一轮量宽政策暂难推出背景下,美元有望继续保持强势,人民币也将相应维持弱势;但中长期来看,美元缺乏大幅走高基础,而我国出口竞争力依然相对较强,也使得人民币汇率不至于出现趋势性贬值。
美元指数重新站上83
7月5日中国央行、欧洲央行相继降息后,美元再次展开一波凌厉攻势。7月9日,美元指数一度摸至81.44,距6月1日创下的23个月高点83.51仅一步之遥,欧元对美元汇率则创下1.2254的两年新低。
本轮降息之所以引发美元再展升势,一方面是降息缩窄了货币利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将本轮降息解读为应对经济超预期下滑之举,特别是就欧元区而言,市场担心新的救助方案难以顺利推进,对于欧债问题的前景仍是忧虑重重,因此,避险情绪重新成为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
此外,尽管上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尽如人意,8万人的新增就业人数不及10万人的预期值,但6月失业率持平于8.2%,并未出现超预期下滑。加之6月末美联储宣布延长扭转操作,这些都让市场感到短期内美联储再次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人士表示,短期来看,在欧债危机肆虐、欧元区经济复苏形势弱于美国,以及美联储新一轮量宽政策暂难推出背景下,美元有望继续保持强势。但中长期来看,考虑到美国外债规模庞大、财政贸易持续“双赤”,而且国会两党纷争又将增加美国削减赤字的难度,美元贬值仍可能是美联储的最终选择。有鉴于此,不管年内QE3是否真的推出,关于QE3的舆论都将抑制美元的上涨空间。
人民币难现趋势性贬值
在美元连续逞强的同时,国内外市场上人民币汇率走势也继续反映出投资者较为浓厚的贬值预期。
从NDF市场来看,7月9日美元/人民币1年期远期无本金报价收于6.4245,显示投资者预期一年后人民币将贬值1.48%。5月份以来,这一贬值预期始终徘徊于1%之上。从境内即期市场来看,4月16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至当日中间价的1%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始终在中间价的上方运行,同样显露出人民币贬值迹象。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7月10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3195,而当日即期汇率收于6.3659,较中间价高出464个基点或0.73%。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欧元节节下挫之际,其对人民币汇率亦再创新低。数据显示,7月9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7746,近10年来首次跌破7.8关口。这意味着,相对于其他非美风险货币而言,人民币汇率表现依然坚挺。实际上,二季度虽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0.88%,但相对于欧元对美元下跌4.4%和美元指数上涨3.6%而言,人民币总体表现并不弱。
海关总署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增长11.3%、进口增长6.3%;当月实现贸易顺差317.3亿元,较上月的187亿美元显著增加。分析人士认为,贸易顺差数据显示我国的出口竞争力仍然强劲,未来我国仍将保持可观的外部盈余,加之美元上涨难以长期持续,未来人民币不但不会出现趋势性贬值,相反更多仍将呈现双向波动、缓慢升值的整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