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不管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均出现明显的增速放缓迹象;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灾难性天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缓央行加息步伐,因此,经历了近一年的加息狂潮后,全球或被迫提前结束“紧缩期”
全球议息周谜底揭晓。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新西兰央行与印尼央行以及前一日议息的澳大利亚央行均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仅巴西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2.25%。
尽管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对通胀发出“高度警戒”的言论,透露出欧洲央行7月加息的信号,但昨日多位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持续了近一年的加息热潮,效果已经显现,下半年或将出现一定的“退烧”迹象,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或被迫提前结束“紧缩期”。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大央行经历过近一年的轮番加息之后,美联储的岿然不动以及再兴起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情势,都使得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政策的差异日益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多国央行后续的货币政策走向。”
高通胀不断逼升利率
尽管各大央行依旧按兵不动,但并没有忘记打压高企的通胀。新西兰央行行长Bollard就暗示,鉴于经济复苏以及通胀可能上升,年底前该央行有加息可能,这一口气与特里谢非常相似。
显然,通胀高企的风险仍旧是推动全球央行不断紧缩货币政策的最大因素。昨日,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胀有上行的风险,必须对通胀‘高度警戒’,避免通胀压力扩散,欧洲央行已经准备好采取有力且及时的行动。”特里谢同时预计,未来几个月欧元区通胀率将明显高于2%的水平,2011年欧元区调和通胀为2.5%-2.7%。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出于对通胀高企的担忧,欧洲央行很可能于7月加息。与此同时,高通胀同样“逼迫”着中国央行进一步上调利率。本周末,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的相关经济数据,而此前市场普遍预计,中国5月份CPI将再创新高至5.5%或5.6%,而6月份CPI则将继续高企。因此,尽管尚无法确定中国央行是否在6月宣布再次加息,但是市场对于6月或7月再次加息,有着极高的共识。
6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今年4月份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接近年均增长7%的高位,同期发达国家的通胀也上升至2.8%。世行预计,即使国际物价水平回落,今明两年发展中国家食品价格仍将继续上升。因此,建议政府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将通胀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同样,昨日瑞银发布报告预计,从2013年起物价将大幅持续上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都将受到波及;且通胀波动将加剧,也就是通胀将一波接一波而来。
下半年加息潮或暂缓
尽管通胀形势严峻,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各大央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央行纷纷重启加息步伐之后,这一波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加息潮或出现暂缓态势。一位中资行经济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央行在6月或7月加息之后,年内最多还有1次加息可能,甚至不加息,年内总体加息次数将低于年初的预期。
“一方面,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已经开始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而这一态势将在下半年延续。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复苏乏力的迹象。因此,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势将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的压力,也缓解发展中国家央行不断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上述分析师指出,“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灾难性气侯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缓央行加息步伐。”
此前,新西兰央行因地震而暂缓加息步伐。日本央行更是因特大地震及海啸灾难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6月8日,有消息指出,日本央行正在考虑扩大紧急贷款计划,在已经延长当前计划项下总额约2.9万亿日元低息贷款期限的情况下,再新增1万亿至2万亿日元的贷款。如果说日本是一个特例的话,美联储持续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可能继续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态势,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他国家央行继续加息的脚步。(付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