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岸是内地对香港最重要的贸易纽带。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经深圳口岸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达到64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9%,其中5月当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57.8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创出历史新高。
“数字的背后,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香港回归以来深港两地的融合在不断加速。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深圳对美国、欧盟等地进出口出现波动的同时,经我们口岸的对港贸易却一直很稳定,这就更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深圳海关综合统计处分析科科长林培忠说。
从鲜活的蔬菜和鸡鸭,到源源不断的清水和电力,从品种繁多的电子货物到堆积如山的矿石原料,香港回归十五年以来,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系列举措的扶持下,在两地贸易通关环境不断改善的推动下,深港两地间经贸往来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1997年,深圳口岸对香港地区进出口总值为123.3亿美元;2011年,这一数值已增长到1423.4亿美元,十五年间,增长超过十倍。”林培忠说。
十五年间,香港在深圳口岸贸易伙伴中的地位在不断加强。现在,对香港贸易额占深圳口岸进出口比重已经超过20%,成为深圳口岸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十五年间,深港间货物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97年之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深港贸易比重较高,现在则是手机、电脑等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占大头。
十五年间,有变,也有不变。目前,深圳口岸仍然是国家保障供港民生物资的重要基地。2011年,共有91万吨鲜活商品经深圳口岸运抵香港;1.08亿千瓦时的电力和8.18亿吨的天然淡水经深圳输抵香港,有力保障了香港民生和物价稳定。
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动力何来?身处口岸一线的林培忠说,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扶持,是根本源泉。他说:“CEPA签订以来,内地和香港经贸往来从货物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等领域,深港两地无论在货物贸易还是在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双方经贸往来已经有了制度性的保障。”
2012年,是香港回归第十五个年头,也是CEPA正式实施的第九年。九年来,随着已磋商确定原产地标准货物范围不断扩大,香港输往内地享受零关税货物的种类不断丰富,在内地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零关税措施还惠及香港机电、光电等多个产业,香港CEPA优惠在促进香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深化两地产业融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内地发展迅猛的3G通信布网产业为例,2011年,自深圳口岸进口港产光纤光缆就达到2104万美元,同比增长73%。
“飞速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通关效率。”深圳海关通关科负责人戴旭说。
现在深圳口岸,已经开始采用公路口岸通道自动核放系统。以前过关的时候,货车司机需要停车递交过关单,现在有一个电子读卡器,自动读取车辆和货物信息,只需要5秒钟即可通关,通关效率提高了近20倍。
“可以说,深港经贸越紧密,就会推动进出境的条件越便利;口岸越来越通畅,也会推动海关的业务量越来越多,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正循环’,也是‘一国两制’巨大优势的充分展现。”戴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