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再发“细则”——《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表示将继续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项目,再次表达改革的坚定决心。
这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大戏在6月下旬以一场危机的形式拉开序幕,也让市场意识到这场改革不可避免。
6月20日,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曾一度超过高利贷,而央行以其强硬态度坚持“不放水”、“不给奶”,目的是逼迫银行机构降低资金杠杆,把钱都从这些业务中挪腾到更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中去。
这场在国外媒体看来“可控的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银行业。
长期被宠的孩子面对突然严格的家长,措手不及。“我看这次不是‘钱荒’是‘心慌’。”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此前表示。
教训之后,银行都收起了手脚,兴业和民生已经明确表示将收缩同业业务。“‘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八个字是下半年最主要的工作了。”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称。
然而,这对于长期以来嫌贫爱富、追求高利润回报的银行来说并非易事。
同业业务被聚焦
经过几次倒手之后,张明把这笔房地产项目贷款“洗”成同业资产,并不会触及信贷规模限制。
“这半个多月来,都在各方找资金,总行在摸底统计同业业务规模,收缩是肯定的,先把规模压下来,降低高风险业务的比重。但是具体以后哪些业务不做了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2012年开始做同业业务的张明。按照他的说法同业业务就是找项目、结交信托公司、跟同行搞好关系。
今年年初,张明给一个地产项目贷款包装成一笔同业业务。按照监管要求,要是以房地产项目名义申请贷款不好批,于是张明找到一家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为该地产项目设立一个信托计划。随后,张明再找来一家充当过桥角色的另外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这家银行以理财资金受让了地产信托计划的受益权。张明所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以自营资金从农商行手中,以认购理财计划等形式获得了上述信托的受益权,这笔资金被记在张明所在银行的同业业务项下。
经过几次倒手之后,张明把这笔房地产项目贷款“洗”成同业资产,并不会触及信贷规模限制,同时也可大幅减低风险控制上的资本占用。只要有银行愿意合作,这类融资要远比传统的贷款更容易获得,同业之间互相过个桥很普遍。这就是这两年疯狂扩张的银行同业业务模式之一,也是央行此次“教训”市场的直接原因。
“房地产项目调控严厉,监管部门也一再强调房地产贷款风险,要求各家银行控制,难道不怕风险吗?”
“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扩张,每个业务员身上都背着重重的业务指标。虽然在调控,但是房地产项目对于银行来说,风险还是可控的,即使房价下跌,也有抵押品在。”
不过,张明现在感到了压力。清理同业业务,降低杠杆,变相的房地产融资项目首当其冲。张明最近半个月没有开展新的项目。
早在2012年,银监会就要求商业银行对不规范的同业代付等业务展开整改,只是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推陈出新的速度远超过监管围追堵截的速度。去年商业银行买入返售资产高达55.2%增速,暴露了同业业务高速膨胀背后所蕴含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流动性风险。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参加2013陆家嘴论坛已经释放整肃银行同业业务的信号。尚福林称,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结构存在缺陷,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当中。
目前涉及同业业务的文件零零散散有不少,但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系统性规范的文件还没有。有消息称,在新的监管方案中,除了加强信息披露、流动性管理外,同业业务开展权限从分支机构手中上收至总行、规范或打击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场外交易等。目前一些银行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利润,过度强调市场部门的主导性,将利率定价权、资源配置权和风险控制权不加限制地下放,而这些本应设置在中后台管理部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建议,应该规定同业资金能够投什么领域,不能投什么领域。如买些债券、同业拆借的可以做,但要是买一些券商类的资管产品,尤其是包装过的,买这些产品可能要控制一下量。
兴业民生的整改样本
同业业务扩张最为激进的两家银行在整顿风起之时,股价暴跌。
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过去后,业界都知道中国银行业的去杠杆时代来临,同业业务将受到抑制。
兴业和民生在业内被认为是同业业务扩张“最为激进”的两家银行。因此,在流动性事件之后,这两家银行的股价暴跌。
6月24日,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双双跌停。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纷纷唱空这两家以同业业务见长的银行。
高华证券最新报告称,鉴于估值吸引力下降,将评级为买入的兴业银行剔出强力买入名单,而民生银行则评级为卖出。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也调低民生银行的盈利预期和目标价,未来6个月的目标价为8.49元。
兴业银行被称为是“同业之王”,这一特点被认为是兴业银行的独特竞争力。兴业利用2007年搭建的“银银平台”向中小银行机构输出技术与管理,并借此扩充网络、吸收同业存款。这些小机构把钱放在央行,超额准备金利率很低,只有0.64%,而作为同业存款存放在兴业银行,兴业银行支付其2%-3%的利率,然后再通过买入返售的模式投向年化收益率达10%以上的房地产或地方融资平台业务。
这种模式为其积聚了大量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数据显示,兴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达1.17万亿元,其同业资产占总资产36%,为同业最高,其同业资产规模已经基本等同于贷款规模;其同业利息收入最大,占公司全部利息收入的比重达38%,已经接近贷款对利息收入的贡献。
民生银行是2011年才发力同业业务的后来者,但扩张同样迅猛。截至2012年年底,民生银行存放和拆放同业余额合计1.0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5.14%;同业存放和拆入款项余额合计9105.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3.34%;票据买入返售规模近一年来也一路激增,从2011年的1295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6168亿元。
这两家银行将如何调整同业业务?申银万国预计,监管层将针对隐藏在同业业务项下的非标资产进行政策调整,可能的政策包括设定非标资产在同业资产中的占比,或者对同业业务要求计提更高的风险权重。
上周,民生、兴业两家银行紧急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流露出将适当调整同业规模的想法。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透露,兴业的同业业务战略不会有逆转性的改变,但具体策略会根据最近的监管政策及具体的环境变化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对低收益同业资产业务到期的就退出来不再做,这大概涉及有一千多亿的资产。
民生银行也有相同的想法。“央行提出去杠杆化后,银行往哪里走?我们也在研究当中。从目前情况看,大体我们要做的比如说进一步考虑同业杠杆率低的新型业务。到目前该行非标资产超标只有120亿,7月20日前全部清零。”民生银行副行长赵品璋称。
张明认为,同业业务是银行间的资金调配,监管层不可能消灭这种需求,更不可能让商业银行退回去,只做传统信贷业务。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称,从长期来看,银行对同业业务期限结构的调整,将会导致行业业绩和净息差分别下降3.5%和5.8%。其中民生、兴业两银行净利所受冲击超过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