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资料图)
尽管马蔚华去留招商银行行长之职还未尘埃落定,但今日他辞任招行党委书记的公告似乎已为三周后的股东大会埋下伏笔。
据悉,5月8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招商银行深圳总部宣布了对招行党委书记的任免:现任党委书记马蔚华辞任,继任者田惠宇,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北京分行行长。
接下来的路线不过是14年前马就任时的复刻。一周之内,田惠宇很可能在招行董事会上被提名为执行董事候选人;三周后,在股东大会上当选以及被任命为招商银行行长。
尽管此前坊间不时就会流传出关于这位超龄服役的老行长离职的传闻,但今日招行股价波澜不惊,继续绕30日线横向震荡,截止收盘,该股报收12.50元,涨0.08%。
今年3月26日,马蔚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只要股东和董事会愿意,我会一直干下去。”
4月2日,招行在香港召开的2012年业绩新闻发布会上,马蔚华回应留任问题时称自己刚被提名董事连任,无论将来做什么都有继续为招行效力的机会。据媒体报道,当时多名接近招行董事会人士表示,马蔚华连任招行行长一职应无悬念。
事实上,无论马蔚华去留与否,这位曾被英国《银行家》杂志列为全球银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被美国前财长盖特纳称为“和巴菲特一样重要”的银行家,早已将自己的名字和招商银行绑在了一起。
成立于1987年4月8日的招商银行,经过26年的努力,由一家只有1亿元资本金、1个网点和36名员工的区域性小银行, 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2500亿、资产总额超过3.4万亿、全国网点超过800家、员工超过5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这26年中,马蔚华掌舵达14年。
八年前,马蔚华带领招商银行进行一次转型,“主要是发展零售业务,发展批发业务中的中小企业,发展非利差收入。”自2009年以来,招行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度占比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度猛增,2009年零售业务只占全行净利润的10%左右,2010年达到20%左右,2011年接近30%。时至今日,零售银行业务在招行盈利占比已经超过了30%,其中在北京分行的盈利结构已接近50%。截至2012年末,招行零售客户总数已经达到5383万户;一卡通发卡量达到6900万张,信用卡4300万张。业内评价,招商的零售银行品牌非常成功。
但是,这一切的发生并非不伴随着风险。从2004年到2008年,伴随着招行的优异表现的是加息周期。据一位业内资深股评专家表示,第一次转型马蔚华率领招行走出的零售银行转型非常成功,但那是以依靠大规模资本消耗、赚取利差等方式实现的盈利增长。在当时的确有效,但是现在已经遇到了瓶颈。
事实上,马蔚华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早在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度开始猛增的2009年年底,马蔚华即提出了招行的二次转型。
2011年,马蔚华在做客人民网时这样介绍两次转型之间的关系。他说,招商银行一次转型是结构调整,从过去单一结构化的转型到初步有特色的,自己内部结构逐渐优化的资产比例。二次转型的主要内容是降低资本消耗,提高风险定价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资本的回报率。二次转型实际上是第一次转型的继续,但是,它的主要的目标是提升管理。
从2009年年底到2013年,二次转型仅实施了三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恰逢国际、国内经济低谷,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加大步伐以来银行息差减小,进一步压低了银行的利润空间。
据招行发布的2012年业绩,全年实现净利润452.73亿,同比增长25.31%。但利润增幅同比缩水近四成,招行2011年净利增幅为40.2%。值得关注的是,招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49%,连续三年低于监管红线。
招行自身也不无危机感。2012年,招行内部一份《那些追赶我们的竞争者》的报告曝光于媒体。据说报告直接警示招商银行正在面临民生、兴业和浦发等银行的追赶。早在2011年4月,四家主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布2010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在一些招商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内,竞争对手正在赶超,其中在净利润增速比较中,民生银行最高,为45.25%,招行则以41.32%排在第三位;而在招商银行一直引以为傲的手续费收入占比方面,招行20%,民生已追至19%。
二次转型到底成功与否,目前业内并无定论。而从招商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应来说,结果似乎并未达到预期。
2010年,马蔚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希望二次转型在三到五年内取得成效。2013,正是第四年。
二次转型,这个马蔚华近年来最常提起的词组会否随着他的离任而被人淡忘呢?上述业内资深股评专家表示,二次转型不会随着马蔚华的离开而夭折。他认为,一次转型后,降低资本成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等目标是规律使然,二次转型孕育而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有所改变。正如马蔚华本人说的那样,无论将来做什么都有继续为招行效力的机会。
已被提名连任招行董事的他也许只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