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也“地震” 背后因由耐人寻味

2013-04-24 09:41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泉

  雅安地震,万众牵情。此时此刻,震情同样也与证券市场不无关连,同时对沪深股市近日刚刚酝酿形成的反弹行情产生了不小的抑制。如果说,4月22日震后开盘首日的市场表现,多少有些令投资者感到意外,甚至惊喜的话——一些分析人士甚至就此得出“地震对股市影响有限”的判断,那么,4月23日沪市A股大幅下跌57点,绝大部分个股板块纷纷下挫收绿的走势,则不仅令人大跌眼镜,更近乎发生了一次滞后的市场“地震”。

  事实上,从市场表现来看,雅安地震对市场的利空影响,的确在周一已经被盘中消化稀释得差不多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或许会使中国经济大厦随之微颤,但不会倒塌。因而地震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有市场人士这样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其中四川占到总损失的91.3%。而中国2008年GDP为30.1万亿元,同比增长9.6%。按此计算,汶川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3%差一点。这次雅安地震,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百亿元上下。

  “从目前震情分析来看,雅安地震损失区间应该在百亿元至千亿元之间,对于全国GDP的影响较小。目前我国GDP总量大约为50万亿元,假设雅安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000亿元,对GDP的影响就是0.2%。”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当时汶川地震直接影响到我国GDP年度增速是7%以上还是8%以上的问题,雅安地震最终对于经济的影响可能会体现在是增长7.7%,还是7.6%的区别上。而且,地震灾后的救治和救助工作,短期对与救援相关的医药等行业会构成行业利好。而从中期来看,灾后重建的确会对投资带来正面拉动效应,对建筑、水泥等行业也均会带来实质性利好。

  既然地震对市场的利空影响已经消化,那么,又如何解释4月23日沪深股市的“断崖式”重挫呢?就消息面而言,支持市场大跌的理由似乎有许多:一是银行板块利润增速下滑,其中兴业银行23日公布年报称,大幅拨备将使得2013年增速下滑过半;二是券商板块交出的成绩单不甚理想,15家上市券商利率同比下滑,市场怀疑此为券商股大跌的主因之一;三是地震对地产行业的冲击余波未了,广州又紧随北京步伐,从严调控房地产市场,双重因素下,地产股出现持续暴跌走势;四是汇丰银行4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降至50.5,3月终值为51.6,低于市场预期;五是海外投资者大肆买入中国股指ETF基金——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的看跌期权,押注中国股市下跌。

  市场分析机构将这5条消息看作是当日的“5大利空”,并有不少分析人士认定,正是这“5大利空”,导致沪深股市再次出现暴跌走势。而事实上,除了上述所谓的“5大利空”,市场在上周五强劲反弹后,本周两个交易日接连下挫,还与正在逐步铺开的“债市审计彻查风暴”不无关联。

  始于2010年财政部国库司张锐“国债招标舞弊案”的这场“债市审计风暴”,经过4月中旬以来媒体的大肆报道,一下子从悄然进行状态,扑入到了公众关注的视野。而随着彻查的不断深入,违规违法者也陆续浮出水面。记者日前在参加一个债券市场业务交流会议过程中发现,不仅“债市审计彻查”成为了与会者争相议论的话题,甚至连会议的主题也即时加入了合规自律的内容。

  “据传,监管机构掌握的名单很长,债市彻查更大的风暴估计还在后面,未来情况怎样,还会有什么人落网,谁也说不清楚。”一位债券市场的资深人士在形容名单之长时表示惊叹。业内人士预计,“债市彻查风暴”正以超出人们想像的深度和广度在行业内外同时进行,各地审计部门正在按照统一部署、大范围拉网式彻查债券市场异常交易行为。而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农信社、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参与者也正在纷纷自查,不少金融机构已经暂停了与利益输送嫌疑最大的丙类账户的交易。  

  “现在债券市场的交易圈内可谓人人自危。因为丙类账户在市场中太活跃了,很多甲乙类账户都与丙类账户发生过交易,其中究竟有多少违规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也不好界定是否违规,甚至违法,因此低调行事,或者少做交易、少做业务也很正常。”不少债市中人这样感叹。事实上,不仅债券市场受困于当下的“审计彻查风暴”,作为同处于金融市场内的其他子市场,特别是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很难不受到这场风暴的影响。且不论众多机构都属于跨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其市场投资和交易需要不同的资产配置,单就对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影响和传导,也是不难想象的。由此而言,在众多利空因素叠加而至的情况下,沪深股市大幅跳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