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上市银行赚钱能力大比拼

2013-04-02 09:29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范乐

  只有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在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整体趋缓的关键时刻,各家银行资金的盈利效率和其成本管理的能力相较于以往自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报记者对比目前已披露的10家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发现,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可谓赚钱效率最高,而中信银行该项指标则排名垫底;在衡量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即成本收入比指标上,工商银行的表现最为突出,在上述10家银行中最低,而去年年内刚完成合并的平安银行则排名最后,但是平安银行去年的成本收入比已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58个百分点,而中信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该项指标则出现了同比上升。

  净资产收益率前三名:

  民生 招商 工行

  目前已披露的10家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民生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为25.24%,其后分别是:招商银行24.78%、工商银行23.02%。此外,有4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20%,分别是交通银行18.43%,中国银行18.1%,平安银行16.78%,中信银行16.7%。也就是说,民生银行“钱生钱”的效率最高——如果用相同规模的净资产进行创利,在10家银行中,民生银行将创利最多。

  以净资产规模相差不大的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进行对比,由于两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差接近50%,体现出来的盈利能力的差别就会很大。事实上,招商银行2012年的净利润也确实接近中信银行的1.5倍。

  此外,从目前已经披露出来的业绩快报数据看,民生银行并不是所有上市银行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1月9日,兴业银行发布2012年业绩快报称,2012年该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08亿元,同比增长36.0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64%,创上市6年来新高。

  其实,净资产收益率这项指标不仅对于上市银行很有分析价值,推广到上市公司来说也是一样,因为它的背后实质上离不开创新。

  观察多数上市公司连续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通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上市公司往往在刚刚上市的几年中都有不错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但之后这个指标会明显下滑。

  这是因为,随着一家上市公司(包括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净资产的不断增加,必须创新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并辅之以新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净利润与净资产同步增长。但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在考验一家上市公司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对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判断以及管理层的管理能力能否不断提升。

  因此,当一家上市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仍能长期保持较好的净资产收益率,表明这家公司及其管理层具备了相当的创新能力,二级市场自然可能会给予更高的估值。

  成本收入比前三名:

  工行 浦发 建行

  目前已经披露的年报显示,工行、浦发、建行的成本收入比分列前三名,其成本收入比分别是:28.56%、28.71%、29.57%。此外,共计有两家银行2012年的成本收入比较2011年出现上升,分别是中信银行由29.86%上升至31.51%;农业银行由35.89%上升至36.76%,其余8家银行均为下降。中信银行解释称,该行去年业务及管理费用281.79亿元,比上年增加52.06亿元,增长22.66%,主要由于机构网点扩张,相应地加大了员工成本和物业及设备支出及摊销费;为促进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加大主线费用支持力度,业务费用相应增长。农业银行则表示,去年职工薪酬及福利947.60亿元,较上年增加127.90亿元,增长15.6%,主要是由于职工薪酬随市场状况和人力投入增加而自然增长,同时各项社会保险等费用有所增长。

  如果将2012年全年的数据与当年上半年的数据相比,则有9家银行出现了上升,仅浦发银行1家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在业绩增速下滑较快的去年下半年,上市银行对于成本的控制力最弱,赚取同样的利润,要比上半年付出更多的成本。

  成本收入比这项指标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十分重要。有研究显示,连续多年荣膺全球最赚钱银行的工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实际比英国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低,而净利润却远远高于汇丰和花旗。这主要是因为工行的成本收入比远远低于花旗、汇丰。从国际比较来看,工行和其他中资银行的主要优势之一就在于成本低,特别是人力成本低。2011年,工行的成本收入比不到30%,而汇丰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为超过50%,花旗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甚至超过60%。

  (选取指标说明: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成本收入比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