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创新”型的揽储活动,反映出银行之间越来越激烈的价格竞争。
近日,有网友微博上说:自己所在的城市里,兴业银行正推广一项名为“沃·兴业”的活动。活动的号称:“iPhone5等手机由你挑”。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客户在兴业银行,预存定期存款作为保证金,即可以免预存话费,以‘零’元购得包括iPhone5、三星NOTE2在内的5款热门3G智能手机。存款金额有5000元、1万元、2万元,存款期限是两年到三年。
存定期存款,不但能享受到常规的银行利息,还能免预存话费,拿到一台免费的iphone5?这样的好事情,的确让人心动。但是,在极具诱惑力的宣传口号背后,细心的人们,也看到了可能存在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存款换手机的活动,涉嫌违反了监管部门严禁违规揽储的有关规定。因为,银行监管部门曾明确指出:违规揽储行为包括擅提利率、暗计高息、有奖储蓄、赠送实物、向存款中介支付吸储费、借办信用卡等名义返现、送礼或送购物卡。
即便是可能踩到了政策红线,但对于这样的活动,各大商业银行仍然乐此不疲地在火热推广。经济之声记者何京玉在调查后发现:兴业银行并不是唯一一家开展这类活动的银行。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国联通就在部分城市,与中行、农行、建行、招行、中信、邮储银行等合作,推出了“以存款担保”为主要特点的“合约购机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存定期,免费拿手机”的活动。
记者以消费者的名义,向正在热推“存款换手机”活动的邮储银行郑州分行进行资讯,了解了这项活动的具体规则。
郑州分行:办一张邮政卡,上面这款手机5千块钱,就存上5千块钱,相当于压到这儿了,有时间规定,比如半年之内话费必须达到1万块钱,卡里的5千块钱就可以取出来了,相当于免费拿手机。我们有电子商务可以查到话费,只要有限的期限内达到1万块钱,钱就可以取出来了。
只要存1万块钱,就能换取一部价值近5000元的iphone5手机?银行这样做,难道不担心赔本么?再说,如果真的是想借此拉存款,按一个人存1万元算,100个人参加这个活动,也才100万元。这对于银行每年的存款任务来说,根本是不值得一提的。那么,银行为什么还要如此火热地推广这项看似“费力不讨好”的活动呢?建设银行战略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此给出了解释。
赵庆明:我们看到它涉及到的促销的金额是很小的,单笔才1万,是发生不了几万笔的,即使100万客户,只能冻结100亿存款,对银行来意义不是很大。这么一个活动还是能够吸引一部分客户需求,尤其是个人一旦在一家银行开户,往往会附带一些其他金融需求,借款、开信用卡甚至增加一些活期储蓄存款等等。
对于有人质疑的:“存款换手机的活动”,是各家商业银行的“揽存之举”,监管部门人士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的这种营销行为,并没有直接支付利息以外的成本,不是高息揽储。但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也指出: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交易,以类似高息的手段,提高自身在存款市场的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这一做法,仍然是违背了《商业银行法》的有关精神,属于涉嫌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虽然算不上违法,但也是不予提倡的。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如果银行没有以高于利率管制的成本来吸收存款,就应该视为正常合理的业务,跟所谓的“揽存”,并没有直接关系。
郭田勇:所谓返还业务以前在电信系统经常有,比如说存话费送手机。现在等于这块业务做到了银行系统,当然是对银行的储户,大家就会有揽存这方面的担心,是不是银行违规了。这块业务本身还是由电信部门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使用手机,由于银行的渠道相对比较丰富,通过银行渠道做促销,手机成本有可能由电信部门支付,这样对银行所谓揽存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银行只是提供渠道,当然了这里面银行会有一些类似于中间业务的收入。
由于国内银行业仍然处于高度同质化竞争的阶段,价格竞争在所难免,而方式也从过去常见的送米油、旅游、高息贴水发展到手机等更加多样。那么,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活动中,分辨银行是在“违规揽存”呢?郭田勇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郭田勇:银行本身为了吸引客户跟电信主动进行合作,先在付给客户的手机成本中,银行承担了一部分,是银行买给客户,再加上银行支付给客户存款利息,这两块的和超没超过央行存款利益上限,只要没超过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限,这也不应该视为揽存,属于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正当的竞争。如果银行给客户支付手机了,那手机和银行正常给客户支付的利息这两块的和超过了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限,这里面就有揽存的嫌疑了。
采访最后,郭田勇反复强调:利率市场化推行多年,从贷款利率放宽到成立银行间市场,再到去年放宽存款利率,资金价格越来越真实地反映出交易与市场供需的情况,能够更有效率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加快的背景下,应该给予银行更多的理解和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