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抬高合作门槛 融资担保如何另觅盈利模式

2012-11-14 14:55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范乐

  全省22家被摘牌,另有43家需继续整改,融资性担保公司一面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营规范、风险管控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显露。业内人士表示,需要以创新化解行业发展危机。

  融资性担保市场被蚕食

  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正常类融资性担保余额1847.27亿元,占比98.23%;关注类27.05亿元,占比1.44%;不良类6.27亿元,占比0.33%。总体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状况良好,未发生重大行业风险。

  但记者调查发现,从企业代偿率看,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国资融担公司,虽然业务量同比在增长,但因为企业违约增多,担保业务的代偿金额也有所升高。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融资性担保累计代偿5.47亿元,损失1550万元。

  银行的门槛,让小型民营担保企业感觉更加难以跨越。一家股份制银行成都分行的对公业务负责人透露,他们选择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看其股东背景、过往业绩以及是否通过审查等,一般对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以下的公司基本不合作。同时,随着银行自身小微业务的成熟,也不再需要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

  金融机构合作“门槛”抬高,使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业务高度依赖银行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空间收窄。

  创新业务,找准盈利模式

  融资性担保行业何以图存?适当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创新是融资性担保公司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成都某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除了传统的融资性担保,还率先介入了分离式银行保函与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信托债权基金担保、直接融资、住房置业以及新型科技型企业的担保等创新业务,逐步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针对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单体规模小、抗御风险能力较弱、难以达到与银行合作标准等情况,不少公司开始抱团取暖。今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与达州市政府合作,推出了“小微企业担保集合贷款”创新业务,7家优质民营担保公司共同组成担保集合,统一评审、统一推荐,风险共担。这种模式使担保公司相互增信,提高了整体担保实力;通过金融机构的融智支持,帮助民营担保公司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运作,实现共赢。至9月末,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已为该业务发放贷款1515万元,支持了19家工商户的生产经营。

  为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省政府金融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阶段将筹备启动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行业监管评级制度、高管任职资格考试、培训制度,提高公司管理和行业监管水平。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