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支付习惯10年变革 信用卡消费渐成村民时尚

2012-11-07 09:53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范乐

  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支付习惯10年变革 记者在广州走访发现

  广州部分较发达区域率先实现了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这是农村金融改革近10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短短几年,农村金融机构就从不受投资者待见的“小角色”蜕变为各路资本追捧的“明星”。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村民对银行的认识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过去“那就是一个存款和取款的地方”,而现在,村民更愿意把银行定义为自己的“资金管家”,甚至连城市居民最时兴的信用卡“碌卡”消费也渐成村民时尚。

  当记者来到番禺沙涌村时,33岁的胡琳正与好友一起来到广州农商行的网点办理信用卡,“现在办一张信用卡在我们村不算是新鲜事了。”胡琳说,她申请了1万元的额度,办好这张信用卡后,“去超市购物、去饭店用餐都不再需要带上那么多的现金”。胡琳透露,“碌卡非常方便,不仅可省去现金麻烦,还可以积分赚礼物。”

  信用卡受村民青睐

  与年轻人时尚消费观念不同的是,老一代的村民仍旧有些保守。年近半百的郭伯办理信用卡已1年多了,“但基本上都是今天消费完,第2天就跑到银行还款”,郭伯说他们那代人没有借钱的习惯,“欠了别人的账总感觉不舒服,还是赶快还了好。”

  除了信用卡,越来越多的村民还到银行网点购买各种理财产品。

  村企受益小微贷提升盈利

  变化的不仅是村民。已在农村金融网点服务近20年的蔡先生现在是广州农商行某支行网点的副行长。他说:“1994年我刚入行时是在农信社,每天的工作就是办理存款和取款业务,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离开,不用跑出去。”谈及过去几年的变化,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角色上的转变,“以前就是一个办事机构,而现在承担的是服务窗口的功能”,蔡先生说,这不仅仅是口号的改变。

  降低门槛的银行也受到了以前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欢迎。在村里从事摩托车配件生意的周先生需要30万元贷款,没有抵押物的他以前去银行肯定是四处碰壁,不过,借着广州农商行拓展小微贷款的机遇,不仅扩大了厂房,盈利水平也实现上升。

  从事微贷业务的信贷员张小姐表示,她所在的广州农商行微小贷中心每月发放30~35笔贷款,额度从50万元~500万元不等,村民最快2个工作日、平均3~5个工作日就可获得贷款。

  期待资本市场新突破

  事实上,村民和村中企业之所以能享受到如此便利的金融服务,与过去10年深度进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曾参与广州农商行改制的有关人士表示透露,股份制改制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公司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业务迅速发展壮大。

  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该人士坦言,农商行还是需要更广阔的平台。“监管层至今没有放开农商行的上市大门,反映出对农村金融机构仍存在顾虑”,该人士认为,如果不在政策上进行突破,农商行上市就非常渺茫。而随着广州城市化的推进,“农村”概念已完全不同,农村类金融机构“进城”冲动越来越强烈。该人士指出,希望这一过程能更加顺畅,尽快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不再局限于农村地区”的目标。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