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频频被盗刷 银行为何对IC卡不积极

2012-09-07 11:21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范乐

  近期,媒体接连曝光银行卡遭盗刷的情况。持卡人在餐厅等地消费时,犯罪分子对客户银行卡磁条非法复制,并偷窥持卡人输入密码。之后,通过制作伪卡盗刷持卡人现金,导致持卡人出现“卡还在,钱没了”这一悲剧结局。统计显示,四大国有银行去年在广东涉及克隆卡的投诉就达到1280件,比2010年增加9倍。

  银行卡频频被盗刷,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银行卡普遍使用磁条卡。磁条信息容易被复制和盗取,而金融IC卡具有较强的保密性。根据国外情况,将磁条卡改为金融IC卡,可以使“伪卡”犯罪减少九成以上。那么,为何银行不主动更换IC卡呢?原来,一张IC卡制作成本20-30元,普通磁卡成本仅需1元左右。目前已发行银行卡约31亿张,这样一来,就算更换一半,也需要投入四五百亿元。而且,银监会规定,银行更换卡不能收工本费,这笔费用由银行承担。银行上上下下为了业绩指标,谁也不愿意大笔投入,各家银行都在使用低成本的磁条卡。

  看起来,银行对IC卡不积极,还是一个成本投入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并不差钱,银行业不是举步维艰的夕阳产业,而是令其他行业羡慕的高利润行业。以今年上半年为例,16家A股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452.89亿元,而沪深两市247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总利润也才1.02万亿元。这意味着,2000多家上市公司总利润还不如16家银行。银行只需将半年利润投入十分之一,就可以让全国用户用上IC卡。从这个角度考虑,银行不愿主动推进IC卡,并不是钱的问题,还是银行的服务意识问题。

  从深层次说,中国银行业能取得如此丰厚的利润,一个重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国内数亿储户忍受着低廉的存款利率,让银行比较轻松地取得了高额回报。因此,银行业理应提高服务标准,让储户用上安全性更高的IC银行卡。事实上,在整个行业仍在观望之际,率先为储户升级银行卡的银行,等于是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更能赢得储户的信任,也有助于自身发展。

  央行报告显示,2011年银行正式推进IC卡发卡系统改造,截至年底,符合新标准的银联IC卡全国发行量已经超过1800万张。根据央行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发行共8亿张金融IC卡,将占目前境内发行的所有银行卡的三分之一左右。希望在这一部署下,银行能提高IC卡的积极性,创造更安全的用卡环境。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