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日报》报道,一场关于银行暴利的讨论近日再度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日公开表示:“银行和实体经济一个利厚一个利薄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我算了一下,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和烟草,我们都说烟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开采也很暴利,而现在银行业比这两个行业利润还要高。”
国内银行暴利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收费”,而为什么公众和消费者在银行的强势收费面前只能“逆来顺受”?主要根源就在于公众对于银行服务“选择权”的基本丧失。由于多年来银行服务垄断现实,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服务和不选择什么样的服务,消费者话语权极弱,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孟勤国曾披露了一份其领衔撰写的《银行卡收费不当问题调查研究》。这份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这就足以说明银行的强势地位以及对于收费项目“扩容”的无所顾忌,侧面则说明被服务对象话语权的孱弱。
在一个强势无比的垄断行业面前,消费者别无选择。如最近多家银行已准备彻底抛弃纸质存折而“逼迫”用户使用银行卡,这明显又是一个带有霸王性质的举措,但储户们也基本上没什么选择权。所以说,银行在经营服务过程中“漫天要价”就带有了必然性。因此,要想遏止和解决银行的暴利问题,必须痛下狠心彻底改观银行与社会公众的地位不对称、不对等问题。政策方面必须给公众与消费者撑腰,对于一些违法违规的收费项目必须痛下重手整治;另一方面寻根溯源必须打破事实上的市场垄断。(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