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启动农业保险试点以来,苏州市已形成国险、省险、市险、县险四个层次15个险种,累计投保农户350万户次、承担风险保障96亿元,为抵御农业自然风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行“联办共保”模式。按照省统一要求,从2008年7月份苏州市开始推行“联办共保”模式。由政府主导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商业化运作。政府与保险公司按照5:5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保费收入也按照5:5的比例进行分配。农民投保缴小头,政府补贴补大头。政府主要负责组织协调,保险公司负责牵头核保及理赔工作。
规范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对四个层次共15个险种的保险费率进一步明确,保险费率为3%—18%。对水稻、小麦、油菜等重要险种除了中央和省分别给予财政补贴外,苏州市还确定市和各县(区)分别给予5%—40%的补贴,以推动并方便农民参保。规范操作理赔实务过程,确保理赔工作有序进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对管理费用比例、农险资金管理办法、理赔资金支付方式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承办保险公司的基础管理,要求保险公司对农户各种参保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逐步建立农险基础资料台账。
构建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在市和县(区)设立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委员会,负责防范、处置、化解农业巨灾工作;成立农业灾害定损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农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定损争议。承保的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服务网点和农业保险专职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已形成市、县、乡三级农业保险经办和服务网络,实现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均有保险服务网点,并延伸至行政村。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从2010年6月份起,将政府和保险公司的风险责任承担比例由原来的6∶4调整为5∶5。逐步增加财政补贴力度,全市各级财政补贴2.3亿元。通过加大财政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险工作的开展。
建立巨灾风险防范机制。各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四级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灾害损失或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程序。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建立了巨灾风险准备金,已积累资金2800万元。加强大灾预警机制建设,农险推进委员会与气象局合作推出了灾害性天气短信服务,将种养业大户、农险相关人员等列为短信服务对象,及时提供天气情况、施救防护措施、保险建议提醒等信息服务。
农民得实惠。五年来,累计有40万户次农户获得理赔,得到赔付款1.2亿元,获赔的农户占参保农户总数的11.43%,农民缴纳的保费和获得的赔付款为1:2.04。
政府得民心。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支农方式的创新,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
公司得发展。五年来,两家承保公司获得保险费结余收入6000万元,通过开展农业保险拓展了农村保险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记者应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