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股市半程反思:回顾市场政策脉络 牛市或不远

2011-07-05 07:35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编辑:王思羽

  政策篇

  创新突破为指导 开拓建设不停歇

  见微知著,观往知来。在2011年进程一半的时间节点,回望这半年来市场政策的脉络,有利于我们更清醒地对市场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信息披露是伴随证券市场迎接一个新自然年的最忠实的守望者。2011年也概莫能外。在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发布通知规范2010年报编制披露和审计,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控、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及内幕信息相关情况,充分披露暂停上市和退市风险,并针对创业板规定,应充分披露核心价值、风险、高管减持及超募资金使用情况。

  为增强信息披露内容的公正性和客观性,4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加大力度打击各类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则》增加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责任。

  针对一直被视为证券市场毒瘤的内幕交易问题,6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内幕信息管理并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同时,上述《规定》还为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衔接设立了特别条款,《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进行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证券、合并、分立、回购股份等重大事项的,要在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档案外,制作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并且,有关部门将陆续推出其他配套制度,以最终形成对内幕交易“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综合防治”的格局。

  对于市场广泛期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根据证监会部署,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阶段逐步推出各项改革措施。目前,证监会已建立保荐代表人聆讯制度和未通过发审会审核项目的签字保荐代表人问责机制。同时,在发行审核过程增加问核程序,将监管关口前移,将所有保荐项目纳入监管范围。这将进一步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各司其职。5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证监会第十三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强调,发审委制度是提高发行审核工作公信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制度安排,发审委审核工作是严把市场准入关的重要环节。他对各位委员寄予厚望,希望委员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圆满完成本届发审委的各项任务,不负社会重托。

  作为对市场呼声的回应,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表示,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考虑存量发行、给予承销商更多配售权及进一步优化询价机制等。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出席2011年中国金融高峰论坛时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促进形成相互制约、充分博弈、利益均衡的定价机制。

  市场建设不断创新

  诞生20个月的创业板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早在今年1月8日,尚福林就提出推动创业板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借鉴我国主板市场和国际经验,研究制定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办法,建立适应创业板特点、便捷、高效的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创业板公司退市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功能。

  而由于创业板三高现象及高管辞职套现情况的普遍,证监会相继推出各种规范,交易所也推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开谴责标准》,以期强化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

  当前,市场对适时创业板退市制度期待甚高。

  有关国际板消息面已经可以明确的是,交易所方面业务规则和技术准备工作已完成,国际板法律框架拟以证券法为基础,将以人民币计价,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最新一条消息是国务院6月3日发布《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至今,对国际板最生动的评语是“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这是尚福林在陆家嘴论坛上讲到的。

  新三板扩容启动时间可能晚于市场预期,原因是方案有待完善。今年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将新三板扩容列为证监会2011年重点工作的首位。目前的进展是,国务院尚未正式批复新三板扩容方案。目前拟定的方案需咨询各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如果方案完善工作进展顺利,最早有望今年底公布。有消息称,去年年中,新三板扩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方案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包括:首批园区试点范围将扩至15-20家高新园区,个人投资者将获准进入新三板市场,计划推出做市商制度。

  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一年有余,期货市场功能日益显现,产业领域企业和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法人企业客户持仓比例超过50%,套期保值功能大大提高。

  证监会已经确定“十二五”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条主线,四个注重”。尚福林指出,“十二五”期间,证监会将加强对原油期货、商品指数期货、碳排放权期货、商品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战略研究。同时,也有消息称,重启国债期货时机基本成熟。有关方面已就重启国债期货进行相关制度准备工作。

  正如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所说,“今年是期货市场由量变到质变发展的关键一年”。

  主体建设不断壮大

  除了行情不好把握,券商们在这半年来还是有些收获的。早在年初,证监会即表示酝酿松绑券商业务审核,设立集合计划等有望实行备案制,淡出监管;5月,证监会又公布《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采取制定《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的方式,扩大了证券自营业务可投资品种的范围。

  还有件新鲜事值得一提,在5月16日召开的海通证券股东大会上,在上交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尝试了分拆投票。这是我国开展融资融券试点业务以来首次尝试分拆投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体现客户的真实意愿,使得每个客户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利。

  这半年来对基金方面的政策措施似乎略显中性。今年5月底,就《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直指基金间的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另一政策是发布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放宽了基金销售机构的准入资格条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关于注册资金的准入条件为500万元,《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

  企业年金一直被看做是证券市场的后备资金来源。根据5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今年最多可有超过1000亿元企业年金进入股市。

  QFII在今年5月获得参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资格,但不得利用股指期货在境外发行衍生产品。同时,中资证券机构香港子公司募集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的“小QFII”相关配套制度已经初步形成,证监会将尽快推出。

  早在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市场将继续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培育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

  最近,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出席2011年中国金融高峰论坛时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增强资本市场对自主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推进公司债券发行监管改革,促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推动建设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稳妥推进期货品种和业务创新。

  比较贴近市场的消息是,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透露,正在拟订的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将集中在发行体制改革等八大方面,包括进一步改革发行体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债券市场发展、PE行业发展与规范、中国的“401”计划、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国际板建设及国际化进程、上市公司并购。

  具体来看,改革发行体制就是要拓宽发行渠道。在资本市场的结构上,未来要着力发展债券市场、PE市场和以新三板为代表的场外市场。要让更多的企业上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就要引入长期资金入市,即实施中国的“401”计划,让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大规模入市,从而增加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市场篇

  信心逐步恢复 投资者寄望未来市场

  经过半年的洗礼,投资者既享受到了大盘上涨的快乐,也深切体会到了下跌的痛楚。6月30日股指的强劲上扬,不仅给上半年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句号,而且也似乎为下半年的走向指明了基本方向,投资者的信心得到修复,对未来市场的期望也在提高。

  回顾:

  运行呈现8大特征

  今年上半年,大盘虽跌宕起伏,可股指却坐了一回“过山车”,或者说,市场表面看似异常平静,实则是暗流涌动。透过对上半年运行情况的分析,并与历史表现相互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八大特征:

  一、指数基本回到年初起点。

  经过半年的运行后,大盘基本回到去年底的收盘位置,离今年年初的开盘也相差不远。其中:沪市半年下调1.64%,在历史上出现调整的17个半年中是幅度最小的,深市下挫2.79%则仅略微超过2001年同期的跌幅,而在所有的半年涨跌幅中,这一幅度也是屈指可数的,很大程度表明市场在此期间的总体表现非常稳健,同时也说明投资者目前距离整体解套并实现盈利的希望正在不断加大。

  二、总体振幅相当有限。

  大盘上半年虽上冲下突,但振荡幅度却只有16%左右,这无疑也是历史最低水平(深市略大于1998年同期)。远的不说,仅以2005年以来的情况看,沪深大盘前6年上半年的平均震幅约为44.5%、52.8%,期间两市最小的震幅都发生在2005年上半年(约29%),即今年上半年的波动幅度只比近年来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若以极端高低点的最大落差来看,尽管沪市今年上半年的456点远高于2005年的330点,深市1944点的落差也超过了2005年的891点和2006年的1590点,但此前6年的平均值却高达1261点、5068点,即今年上半年的波动点数仅为近年来平均值的36%、38%。

  可见,无论是从绝对点数来说,还是从百分比幅度来看,今年前半年的震荡幅度较之近年来的平均水平都是明显偏低的,说明市场整体的摆动严重不足,下半年拓展空间的可能因此就会相对更大一些。

  三、运行轨迹显现对称特征。

  虽说去年就终止了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的单边市,即去年上、下半年最终的涨跌是截然相反,但去年上半年的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运行方向却是完全一致,而沪市今年的前两个季度却是一涨一跌(深市连调两个季度),且两市大盘的运行轨迹出现了少有的对称特征,并集中体现在始于一月底的上涨和自四月中旬开始的下跌过程中。

  四、半年成交总额创历史新高。

  统计可知,两市上半年成交总额高达25万亿元,这无疑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尤其还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年内两次加息、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也就弥足珍贵,并与股指的平稳运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近几年上半年的交易日数量相差无几,如在2005年至今的7年里,上半年交易时间最少为116天,最多的也不过120天,今年的119天并没有超出这一范围,就是说,交投的活跃程度绝非交易时间的长短所决定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只是一个因素而已。众所周知,“天量”后往往会出现天价,换句话说就是,上半年的市场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点若与前面特征结合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多空双方之间的争夺实际上相当激烈,持续的或大幅度的运动自然也就更加值得期待。

  五、涨跌区间成交额两个巧合的54%。

  进一步分析,还可看到量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不仅与大盘的涨跌方向高度一致,而且还出现了两个54%的比例。例如,今年1月26日至4月18日,市场见底后形成震荡上扬的格局,沪深两市期间分别成交约7.89万亿元、5.56万亿元,总成交额13.45万亿元,约占上半年总量的54%;在4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深沪大盘相继见顶回落并构筑了较为清晰的下降通道,两市总成交额7.26万亿元(沪市4.32万亿元、深市2.94万亿元),约为前段上涨时总量的54%。

  六、深市成交比重有所上升。

  两市对比来看,可发现深市首次超过了10万亿元,由此导致两市量能分布比例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由2005年以来的情况看,沪市与深市上半年的成交额之比呈冲高回落态势,2008年达到峰值2.05倍,而近两年则分别为1.33倍、1.42倍,这在最近7年里都是很低的,意味着沪市的成交量份额相对在降低,而深市的则在大幅提高。

  七、月、季K线显示空方略占上风。

  从中长线角度看,可以说上半年空方略占上风。因为:沪市月线、季线的阴阳数量虽相同,可月阳线的实体长度却逊色于阴线的,季线还形成阴抱阳的不良组合,而深市则只有两根月阳线,季线也是两连阴。也正因为如此,市场的阴阳才更有必要进行调和,否极泰来的希望也就相对更大一些。

  八、日、周K线显示多方正在转强。

  就短期的表现看,多方仍只有一定的主动权。在上半年的26周里,两市大盘周线的阴阳数量恰好都是13根,而在日线方面,沪市则收出了69根阳线,即阳线比例接近58%,且近日攻势较为强劲,这也有利于下半年进一步好转。

  展望:

  “一月预言”可能失灵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分析师普遍认为由上半年的情况推测,下半年的行情很可能会更加精彩。鉴于上半年的情形,估计下半年的成交额很可能将会进一步增加,量能的分布仍将主要集中在上涨过程中,沪深两市的成交额之比也将维持在相对低位,即不超过1.5倍。

  更有分析师大胆预测,股市谚语“一月预言”极可能将失灵。也就是说,虽然今年一月大盘出现调整,但从全年来看,指数很可能以上涨收官。

  在此前20年里,上证综指一月的涨跌与全年涨跌保持同向的共有16次,即“一月预言”的准确率高达80%,其中在2000年以来的11年中仅2004年是未能实现。就是说,最近的6年也是创纪录地连续正确地预判了全年的涨跌,即连续准确预测全年已达到了极限水平,今年不正确的几率因此就会更高。

  同时,以近年来的年度涨跌幅度看,沪市最小的年涨幅为6.84%,最小的年跌幅为3.97%,去年收盘为2808点,只要达到历史最低的上涨水平,今年也将收在3000点整数和心理大关之上,即便以最小的跌幅推测今年的上涨,最终也有望锁定在2920点左右,特别是在今年一月的跌幅(0.62%)在历史上10个下跌的一月里还排名倒数第二的情况下。此外,三、四季度之交即9月和10月发生较大震荡的可能相对偏大些,而且这两个月的涨跌情况还很可能是相反的,而不是同向的上涨或下跌。

  6月份以来,多家券商发布了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从汇总到的23份报告看,其中有17家公司看法乐观,占比74%,总体认为下半年行情将有阶段性投资机会,对上证指数最高点位预计达3500点,看多的具体包括中金公司、华泰联合、国金证券、中信证券、徳邦证券、中航证券、银河证券、民生证券、招商证券、申银万国、方正证券、平安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上海证券、日信证券和国海证券等17家;有6家公司表示谨慎,占比26%,总体认为下半年将通胀见顶,估值见底,指数不会超过上半年的高点,具体包括广发证券、太平洋证券、大通证券、东北证券、国都证券和浙商证券。

  外资机构近期表现出对中国A股的兴趣和信心。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米歇尔-普雷斯近日就表示,中国股票市场目前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的股票市场。他说,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已经没有硬着陆的风险,随着物价上涨趋于温和,中国股市下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场。德盛安联资本公司驻圣地亚哥的首席投资官瓦雷拉斯也认为,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显得太过悲观,中国股市相对于全球其他地区表现落后,给了投资人以很低的估值水平买进股票的机会。摩根资产管理大中华投资总监王浩表示,该公司的基本预测是,随着下半年通胀压力降温,中国可望避免硬着陆。由于估值具有吸引力,他看好中国相关股票将持续反弹。(姜 楠 沈 明)

  2011上半年股市收官 是什么让我们远离了牛市?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