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监管部门相继要求银行提高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银行需要融到更多的资本以应对业务扩张中对资本的消耗和监管层对资本的严格要求。
实际上,再融资成了银行缓解资金短缺的另一条捷径。自去年至今以来,新一轮再融资大潮并无停息的迹象。
银行融资接踵而至
就在年初,华夏银行定向增发融资不超过208亿元的方案已经获批,近日其还披露拟于2012年底前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次级债以补充资本金。
而民生银行日前一份公告称其新的再融资方案拟于5月4日接受股东审议,A股可转债加H股公开增发,融资规模约为285亿元。而就在3月,民生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又获批准。
2010年银行再融资大潮才收官,2011年伊始,上市银行又迫不及待地抛出天量融资方案。刚刚上市不久的农行1月份再加入到再融资队伍中,宣布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次级债券用于充实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中行透露,今年该行将继续在香港发行次级债。
国有银行先行,大多数的股份制银行也不会落后,中信银行日前表示,该行A +H股260亿元配股融资计 划6月 末 完 成 。 浦 发 银 行 拟 在2011年至2013年间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亿元次级债券。兴业银行宣布拟分别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的次级债以补充附属资本。招行日前也表示,为了满足监管机构新的对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要求正在积极考虑外部融资。
靓丽年报难掩尴尬
前段时间,银行业各上市公司近期的业绩披露过程中纷纷推出靓丽的年报: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业绩暴增近60%,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增速超过了45%。其他三家国有银行如建设银行增长26.31%、工商银行增长28.38%、中国银行增长29 .2%。银监会公布的年报显示,2010年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
然而靓丽的数据却无法掩盖银行目前的焦虑和尴尬。2007年北京银行成功A股上市之时,其资本充足率一度高达20.11%,但三年之内上述比率已有明显下降:至2010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降至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