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货币资本与实体经济比翼双飞,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双双首超万亿元,成为继四川、重庆之后第3家贷款余额破万亿元的西部省份,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恒生等外资银行纷纷在云南“布局落子”,发展至今无一亏损,金融在为经济“输血”的同时,经济也在为金融“造血”。
从单个项目、单个企业贷款额度创新高,到地方与省外银行机构支持基础设施银团贷款的首开先河;从昆明轨道交通到全省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建设;从烟草、磷化工、电力等优势行业到花卉、橡胶、茶叶等特色产业;从昆钢、云天化、云锡等大型企业集团的融资,到农民生产生活贷款、大学生和复转军人创业贷款,以及小商小贩资金周转和老百姓买房、买车,金融“血液”在支持经济和关注民生的各个环节流淌。
全省金融改革让地方金融实力显著提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居全省银行业机构第一位,成为支农金融主力军;富滇银行从昆明市商业银行面临破产的边缘,跃升到全省银行业机构中游位置,并成为全国首家在境外设立代表处的地方银行;红塔证券、太平洋证券和红塔期货、云晨期货从无到有,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多元投资的村镇银行、民间资金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从无到有,村镇银行已发展到6家,云南小额信贷协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成立181家。
5年间,全省金融创新产品“如花绽放”,间接融资从单一的贷款产品向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产品发展,直接融资从证券市场单一的国债、上市、公司债产品到国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多种产品和创投企业、股权基金、保险资金运用等更广领域发展;保险险种从单一的财产险、人身险到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农险、养老险等拓展,保险产品日渐丰富,保障功能更加充分全面。覆盖全省城乡的支付体系、征信体系全面形成,解决了社会生活中的民生问题,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支付清算需求。省委、省政府安排近亿元专项资金,对在金融服务缺失乡镇新设金融机构和网点给予建设和运营补助,让多个穷乡僻壤的农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在人民币“走东盟”的进程中,从在全国率先试行滇泰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核销制度,到在全国率先批准境外银行使用人民币结算头寸购汇和境外银行人民币透支业务,再到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目标正在接近,金融桥头堡建设雏形凸显。(完)(记者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