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银行理财业务或将面临存贷款直接冲击

2013-05-14 13:28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王伟

  主持人:本报记者孟扬 特邀嘉宾: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小腊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迅速成为国内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中流砥柱,也充当着商业银行转型的急先锋。但是,随着社会融资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商业银行将如何进一步激发银行理财的活力,未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方向又在哪里?为此,记者特邀来自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士展开对话。

  主持人: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理财很好地契合了宏观经济的变迁、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以及客户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所以一经问世,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银行理财运作不透明、风控不到位等弊端也不断暴露。您如何看待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刘小腊: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承担稳定存款、腾挪信贷额度的角色,再加上分业经营格局和刚性兑付的约束,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难有差异化的动力,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从产品类型看,银行理财主流模式还主要是类存款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期限、风险特征描述都高度相同;在类基金产品和结构化产品方面,国内各家银行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从资产配置看,投资品种主要集中在债券、信贷资产等,甚至连规避监管的路径也都高度一致。

  理财业务高度同质化,必然引发激烈的价格战,目前国内银行理财市场上的硝烟四起便是明证。造成理财模式高度雷同的本质原因是,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技术含量不高,理财产品主要集中于类存款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运作模式容易复制。

  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模式,理财资产池在风险转移上仍有缺陷,银行被认为承担着隐性担保职责,所以更无从谈起“根据投资收益决定理财产品价格”这一财富管理的最基本准则。目前,由于银行理财资金运作过程不透明,由投资带来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都要由银行来承担,这与真正的财富管理明显相背离。

  主持人:您认为现阶段银行理财业务遭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刘小腊:从2012年央行非对称降息,以及央行多次的政策表态来看,利率市场化已是离弦之箭,存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已渐行渐近。一旦存贷利率彻底市场化,银行理财业务反过来就面临存贷款的更直接冲击,不得不改弦易辙,向结构化、基金会和证券化方向转型。

  此外,自2012年5月份以来,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权益类和另类投资领域处于优势地位,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成熟和依托其上的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在收益方面较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更强,势必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形成巨大冲击。

  主持人:作为国内“大资产管理”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谋求理财业务的未来发展时,首先需要明确其战略定位。您对未来理财业务的发展模式有何建议?

  刘小腊:结合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内的金融格局以及银行理财的发展实践,我认为,“核心+卫星”作为未来理财业务的发展模式是可行的。

  所谓“核心”,就是指银行要紧紧围绕“固定收益”核心业务领域,开展理财业务。在固定收益领域,国内市场有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是债券市场扩容,二是资产证券化。在债券市场,银行具有传统优势,无论是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债券,还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债券,银行都是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参与主体。对于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在贷款提供、资产支持债券发行、会计清算、资产支持债券交易等方面都是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同时,银行还具有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这一切均为银行发展固定收益类的理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卫星”,就是指银行要充分借助外部资管机构,充分借助衍生工具,充分借助优势交易地位,做大做强银行理财业务。首先,加强与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私募等资管机构的合作,通过角色和业务的互补,大力发展权益类理财业务。其次,要充分发掘银行在衍生交易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结构化理财业务。最后,银行要充分利用优势的交易地位,大力发展跨市场套利理财业务。

  主持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理财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理财产品格局也将随之重建。未来理财产品的创新点应该在哪里?

  刘小腊:资产证券化、产品基金化和理财结构化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

  鉴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复杂、涉及面广、风险点多等特点,易于监管、可紧可松、具有“试验田”性质的银行理财产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载体。目前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些“类证券化”的理财产品,其主要体现为银信、银证等通道类业务,未来将逐步向真正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转变,体现为风险的结构分层、现金流的结构重组等多种形式。

  基金类产品可以视为目前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延伸和优化,它依然采用资产池运作模式,但操作过程更透明,资金由第三方机构托管,产品与资产池一一对应,根据资产池中资产的表现公布净值或收益,风险也由客户承担,银行不做隐性担保。因此,按净值分配收益的理财产品成为国内主流商业银行一致认同的理财市场发展方向,并可发挥银行在资金清算领域一贯的传统优势。

  结构化理财是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一旦利率、汇率彻底市场化,必将引起国内理财业务模式的蜕变,基于利率管制的传统理财业务模式势必被高度市场化的存款所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基于风险定价的结构化理财业务模式。另一方面,结构化理财迎合了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结构化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广、结构丰富,可以很好地平衡投资与投机两者之间的搭配,在保障部分或全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挂钩衍生产品,激发投资者的想象空间,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不付出很大成本的基础上,有机会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领域,大幅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孟扬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