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美元“轻型”危机

2013-01-23 14:33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范乐

  欧美之间上演货币战,手段还是黄金,与美国争斗的第一个主角是法国,第二个主角是德国。

  1965年2月,戴高乐领导的法国领导欧洲各国,把新近累积的美元全部换成黄金。法国要求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以35美元兑换1盎司的价格从美国搬走黄金。如此一来,黄金价格大涨,美元大跌,美国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份额已经从高峰时的75%萎缩至不到50%。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这一比率降至30%以下。欧洲也许一直不相信美元信用,德、法、奥、葡,甚至希腊等国2011年外汇存底70%以上皆为黄金储备。最后一根稻草来自英国,1971年8月9日,英国的经济代表前往美国财政部,要求将持有的30亿美元兑换成黄金。8月15日晚,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无力履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承诺了,美国的盟国需要共同承担捍卫自由世界的责任。

  多米诺骨牌倒塌的结果是美元与黄金脱钩,成为彻底的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时代,美国反而更加享受铸币税,美元地位不可动摇,金融危机引发的债务危机倒是打垮了欧元,量化宽松政策使全球纸币失去重心。

  第二次美元危机卷土重来,这次规模较小,打击不大。2013年1月16日,德国央行宣布,计划到2020年增加在法兰克福黄金的储存量,从31%上升到50%。目前德国央行45%的黄金储备都存放在纽约联储,存放在法国央行11%。德国央行拥有黄金储备3396吨,是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黄金储备国。

  美元仍然是有信用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债的走势显示各国投资者把美债当作避风港,欧债危机蔓延之时,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落井下石,而美联储则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毫无廉耻地搜刮铸币税,其他各国也纷纷动用量化宽松的手段,这使得一直视货币纪律为生命的德国央行怒火中烧,他们拥有货币信用,却不得不坐视不讲信用的人大行其道。德国国内发起的“让黄金回家”运动,无异于推波助澜。

  德国不像当初的法国人那么高调。德国商报报道,去年10月德国要求查验存储在美国的黄金时,声称从来没有对德国黄金储备的审查有过任何怀疑,未来也将继续将黄金存放在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一些国家,这样的话,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就能够尽快用上些黄金储备。也许其他60个国家不会像德国一样要求黄金回家,但由此引发的震荡不容小觑,这说明美元的信用受到一个重要国家的根本质疑。西方有媒体认为,德国此举是一个央行对另一个央行的侮辱,冰山裂开了。

  德国的做法毫无疑问对信用纸币体系当头一棒。国际金价从1月4日以后开始上升行情,从每盎司1640美元上升到1680美元。

  现在,没有人再像戴高乐一样坚定表示要回归黄金的金融属性,这是不现实的。美国每年的债务上涨远远超过美国储备的黄金的价值。如果回到黄金时代,无异于让全球进入急剧通缩漩涡,事实上,目前全球多国虽然对美元霸权不满,却找不出替代美元的办法,无论是IMF的特别提款权,还是黄金为核心的纸币模式,均未获得认同。重要的是,在信用货币时代,多数国家养成了根据经济与汇率滥发纸币的习惯,回到有锚货币,何其困难。

  使用黄金货币对中国不利。目前,美国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74.2%,欧洲各国平均占比62.2%。中国仅为1.6%。虽然民间黄金储备这两年大规模增加,已经超过官方储备两倍,但与中国的经济体量依然不相称。中国外汇储备过于依赖美债,意味着美元疲软对中国不利。中国是黄金生产大国,年产350.9吨,超过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假以时日,中国黄金价格上升到与美国并列,美债下行,才谈得到中国对黄金的看法。

  德国并不想回到黄金货币时代,黄金作为最后的货币大部分放回本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即使德国面临欧债危机崩盘这样最糟糕的局面,也有东山再起的余地。另一方面,德国央行表示将黄金分散储存到其他交易中心,如到亚洲等地,说明德国未来经济侧重点有所分散,不再完全依靠北美与欧洲。我们习惯质疑官员的话,但一向重视信用的德国央行的表态,值得静听。

  美元指数处于区间震荡过程中,在79左右徘徊,可见美元并未受到严重打击。德国的黄金回家运动,让美国正视货币信用,值得赞赏。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