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三年来的首次降息,不仅传递出货币政策的重要信息,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且伴随降息出现的扩大利率浮动的设计,更被认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一大步,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降息与扩大利率浮动同时推出,效果相当于一次非对称降息,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预计未来基准利率进一步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银行业息差有继续收窄的可能,银行长期盈利能力将持续面临考验。
降息意在保增长
深圳特区报:本次降息的决策是基于怎样的宏观环境?
连平:4月投资、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有所放缓,早前公布的5月PMI较上月大幅下跌2.9个百分点,近日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继续放缓,这说明当前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加大,二季度GDP增速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降息主要为保增长,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而5月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未来通胀基本可控也为降息提供了空间。
深圳特区报:降息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
降息与扩大利率浮动同时推出,效果相当于一次非对称降息。事后来看实际执行的一年期以内(包括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基本保持在之前的水平,甚至略有上升,这有利于通胀预期的管理;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较调整之前有所下降,则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而贷款利率下降则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盈利预期,促进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活动,避免经济增速过快下滑。
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基调
深圳特区报:经过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三年来的首次降息,您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
连平:未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陆续实施,包括加快项目审批速度、推动节能消费补贴、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等,预计GDP增速有望在二季度见底,三季度开始逐步回升,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而此次降息和扩大利率浮动对实体经济的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因此,货币政策不大可能迅速转向全面宽松,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基调并继续向放松的方向微调,同时注重灵活应对。
在利率方面,经过此次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处在十多年来的平均水平上,物价涨幅虽然在二、三季度会继续小幅回落,四季度却可能返身向上,鉴于今年全年CPl涨幅低于3%的可能性很小,存款利率实质性下调的空间已基本被封住。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加之下浮扩大,未来市场贷款利率下行将形成趋势,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也不大。综上,未来基准利率进一步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较大,若发生严重的负面冲击,不排除再次小幅下调1次、0.25个百分点的可能。
在准备金率方面,为应对外汇占款增量下降的影响,同时也为配合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维持年内准备金率还可能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的判断。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深圳特区报:本次降息的最大看点是首次出现了存贷款利率不同的浮动空间设计,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其中透露了怎样的改革信息?
连平:本次降息的同时设定了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是我国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上浮;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是8年来我国首次全面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下限扩大是自2004年以来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特别是存款上限浮动开启了存贷款利率双向浮动的新时期,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关键部位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意义十分重大。
息差预计收窄12—16个基点
深圳特区报:这种变化对银行经营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连平:此次利率调整后,由于存贷款定价浮动幅度有所扩大,同时存贷款市场面临不同的竞争环境,因此预计短期内存款成本会略有提高,按五大行的调整计算,预计存款成本会上升2—3个基点。而贷款收益下降较大。由于目前贷款整体定价水平较高,下浮比例较少,预计此次调整仅有基准利率下调的影响,不会大幅增加利率下调贷款比例。考虑到重定价因素,预计会影响贷款收益率15—20个基点。总体来看,此次降息静态降低银行业息差12—16个基点,会影响全年净利润4.5%—6%左右。从目前行业盈利水平看,总体上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
动态分析,五大行的存款利率尚未调整到位,未来仍有小幅上调空间,同时一旦贷款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延续,贷款利率下浮的占比也会进一步增加,对息差和净利润将产生更大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将深刻改变外部经营环境,银行长期盈利能力将持续面临考验。
深圳特区报:扩大利率的浮动空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连平:一季度有70%左右的贷款高于基准发放,25%左右的贷款按照基准利率发放,4.5%左右按照下浮发放。因此,近两年来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长期高于贷款基准利率,当前信贷供需总体还是偏紧。较之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基准。因此,短期内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并不会显著降低中小企业信贷成本。
从动态来看,为避免息差过快下降,银行会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随着银行的竞争放贷行为加剧,加之经济下行、通胀较低时期市场均衡利率也会趋于下降,预计中小企业贷款成本会有所降低。但考虑到未来信贷需求逐步有所恢复,而信贷供给受存款增长放慢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大幅增加,信贷供需偏紧的态势难以迅速、根本转变,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也不会出现快速、明显下降的局面。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博士、教授、博导。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市金融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外汇与汇率、离岸金融、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国际金融中心及世界经济理论等。近年来,多次出席国务院领导主持召开的专家咨询会议,经常出席国务院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专家咨询会议,为高层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