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成为了今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关键词,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学界大腕均表现出了对中国通货膨胀情况的担忧,但大部分观点认为今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2011年中国经济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外部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会比前两年有所提高,但是速度将非常缓慢,由于美国一系列急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世界通货膨胀形势将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也认为,过去十年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现在后续效应开始显现,表现为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居高不下,以及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增长速度超过温和的通胀水平。
分析这一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主要是因为货币太多,流动性太多,而大货币量是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除了货币方面的问题,樊纲认为,这次通货膨胀还有很大的外部影响,一个重大的外部影响是提高了世界市场上美元贬值的预期和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使得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进一步的上涨。粮食市场方面,一方面由于天气,另一方面因为当石油价格高于70美元一桶的时候,世界生物能源生产开始大幅度提高。这两方面原因推高了世界粮价,也推动了中国食品价格的上涨。
在多数专家看来,如果从长远来讲我国的通货膨胀不高,但是食品价格上涨对70%低收入阶层来讲是重大的通货膨胀因素。
出于这一考虑,财政部今年将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的重要作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出席了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他表示,今年要更加着力于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努力促进市场供求的平衡和物价的基本稳定,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使他们不因物价上涨受到大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认为抑制通货膨胀率还必须调整很多经济的结构,这也是很难的一个任务,中国现在正在努力完成这一任务,罗奇说:“如果你想抑制通货膨胀,你就不能一直增长工资,所以这是个两难的处境。如果政府通过提高利率的方法,是不可能在长久的方面解决通货膨胀的。”
然而樊纲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国家通过货币回收政策、对冲政策,把一部分货币收回,使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得到重要改善,与此同时,国家也采取措施,稳定楼价。因此,樊纲说:“我们对今年通货膨胀率稳定在4%以下,是有信心的。”
这一信心主要来自于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表示,第一,中国农业连续7年丰收,粮食供给充裕,粮食库存率高达40%,远远高于国际通行的17-18%的标准。第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有利于从中间环节减弱物价上涨的压力。第三,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得到初步控制。
事实上,2011年2月份,中国广义货币增长率放慢到15.7%,低于16%的调控目标,单月新增贷款明显降低,而且调控物价的政策组合还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因此,张玉台预计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货币政策的后续作用是半年,所以通胀可能在8月份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到。 (记者 朱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