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将世界经济格局与发展的失衡,归因于我国的过高储蓄和过低的人民币汇率。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7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国际贸易收支中的不平衡及由于结售汇被迫发行人民币增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问题,我国应审时度势,将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到重要的国家战略层次,进一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保持人民币长期渐进升值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意味着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和资本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这样就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及金融活动冲击与影响。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郭世坤: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还让人们心存余悸。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较少受到冲击,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资本市场没有对外开放。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贸易及货币规模在国际中的占比,早已超越人民币目前的国际化程度所能反映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人民币币值渐进长期升值趋势而不是一次或跳跃式升值,完全可以使我国走出一条有管制的人民币国际化的独特路线,将可兑换与自由兑换区分开来,完全可以形成有管制的外跨流出市场与内跨流回市场及自由兑换的境外市场格局。
目前在已实现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及购售中,进口贸易结算及购买占比为80%,非居民在人民币不自由兑换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持有或购买意愿。这种现象说明,人民币国际化对内形成的冲击、套利风险及对我国货币独立性的影响等都将可控。
国际化或将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将对我国金融监管及宏观调控带来冲击?
郭世坤: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地会使我国面临一些较为严峻的挑战,如可能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增加宏观调控难度,加大走私、赌博、贩毒等一些非法活动出现的可能,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困难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克服和解决的。
但是,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避免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被动入市,使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比较被动。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将对其他国家造成广泛影响,我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所受影响相对变小。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人民币成为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必然由我国央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机构支持和运作,涉及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可兑换和国内金融体系改革与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必将作为一种推动力,加速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使我国宏观金融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先进和合理。(张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