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翔宇:货币“洪水”泛滥 A股“猛兽”难制

2010-11-05 09:44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张蕾

  美国东部时间周三,美联储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即重申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超低利率水平的同时,推行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QE2),超出此前普遍预计5000亿美元的规模。受此消息影响,美元应声回落,创出本轮调整的新低,道指收盘亦创出两年多以来的收盘高点。本周四率先开盘的亚洲市场全面上涨,日经指数涨幅超过2%,A股、香港恒生指数及印度股指涨幅均超过1%,亚洲货币升幅尤其惊人,新台币急升超过1%,新西兰元更是飙升超过2%。尽管周四市场反应正面,但美联储本轮超预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的影响可能深远而复杂,投资者一味乐观未必是当下的长策。

  二次量化宽松“利己损人”

  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PIMCO)执行长兼共同投资长伊尔艾朗(Mohamed A. El-Erian)明确表示,要满足美国经济“重拾成长、提振就业”的困难任务,量化宽松终究难以承担大任。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世界其他国家并不需要额外的流动资金,中国、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已接近过热水平;欧元区与日本,也难以承担货币的进一步升值。伊尔艾朗强调,如果欠缺结构改革,联储创造的部分资金将从美国外泄,导致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入再次暴增,各国反制资金的结果,将再度引发货币冲突、甚至贸易保护主义。

  国内流动性早已泛滥

  最近,一篇《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引发通胀》的报道引发市场关注,该文章指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而前三季度GDP仅26.87万亿元,二者相抵央行超发货币将近43万亿元。尽管这一计算不无偏颇,但连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内市场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测算,过去10年,中国M2平均增速达到18%以上,而发达国家均为个位数;美国M2的增速在过去20多年中基本与GDP的增速保持同步,而中国则大大超过GDP的增速;2009年,国内M2增速达到32.35%,创出历史新高;从中美两国M2、GDP的对比看,2009年中国的实体经济只有美国的1/3略强,但M2却高出美国近5%,而到今年8月末,中国M2已高出美国约17%,雄踞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先知先觉的国际性热钱还在加快流入中国的脚步。从央行三季度数据来看,2010年3季度外储共增加1,940亿美元,单季增量创历史新高,其中9月增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外汇占款也呈现明显加速的势头。另外,从热钱流入内地最大中转地香港的情况来看,有数据显示,近期有超过6500亿港元的热钱流入市场,香港银行体系结余也创出近期新高。

  市场普遍判断,全球流动性更趋宽松之后,流入香港、内地的热钱有增无减,未来出现输入型通胀、资产泡沫的风险大大增加。

  股市这只“出笼猛虎”难驾驭

  目前国际经济走势、股市走势明显分化。新兴市场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全面过热迹象,印度年内六度升息,而美、欧、日成熟经济体尤其是欧、日沉疴难起,日本已将利率压低至降无可降水平;股市方面,尽管在新兴市场走势强劲推动下,摩根斯坦利全球指数近日已经连创2008年9月金融海啸以来的新高,但涨幅榜基本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跌幅榜几乎清一色是欧日股指,可见国家地区之间分化极为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兴经济的领头羊中国、成熟市场的主力军美国在政策取向上开始出现明显的分歧。中国央行最近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未来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同时指出今后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市场对此解读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基本上不会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而调整,现在关键的问题还是通胀和货币发行过多的问题,未来的货币政策将逐渐向偏紧方向、向收缩转。可以明显看到,通胀问题、货币发行过多问题必然因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而进一步恶化。

  上月及最近几个交易日,在楼市转移资金、境外流入热钱的推动之下,市场连续放出历史天量,个股猛涨猛跌,强势已成;而在美国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刺激之下,股市已成出笼猛虎之势。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中外政策已显著对立,未来如何在操作空间相对有限的政策工具之间衡量取舍,相信也是决策层的难题。而面临这样的不确定性,未来市场的震荡波折难以避免,如何驾驭市场这只出笼猛虎,任重道远。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