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禾:流动性垂青 主题投资“翻江倒海”

2010-10-26 10: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张蕾

  几百年前,哥白尼、布鲁诺们用地心说挑战了罗马教廷的日心说,让世界第一次认识到,也许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动。罗马教廷圣殿般的理论轰然倒下,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由以自我为中心的假设向着多元化理解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A股市场上,二十年来,主题概念的阵营相当强大,流动性也一路追逐其后。然而,流动性真的围绕主题投资转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抑或不是完全肯定的,那么只追逐主题进行投资的投资者,会不会就应了那首禅诗:“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许多年少”?

  从通常的认知角度来说,当一个主题兴起之后,很明显,流动性就被吸引了,这就好比太阳围着地球转一样理所当然。但这里面也许有另外一种解释:主题是随着流动性、资金、价格和金融市场的波动而被人们记起、抑或遗忘;也就是说,因果关系不是有了主题才有了流动性追捧,而是有了足够的流动性波及,受影响的主题才被人们所重视。

  我们不能肯定,这种“投资地心说”涵盖了多大比例的投资案例,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流动性与主题之间的反向关系,至少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投资的世界里,“地心说”和“日心说”至少是共存的。

  试想,2001年到2005年的4年时间里,我们的经济真的没产生什么主题吗?创业板和中小板新上市的股票,从本质来说并无太大区别,估值、减持压力也相近,为什么从7月开始中小板行情就持续火爆呢?从改革开放时代初期,国家就提出稀土的稀缺性,政策倾斜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为什么稀土类股票最近才启动呢?蓝筹股对小盘股的低估已经持续一年多,为什么在国庆前后突然上涨呢?难道国庆以后的蓝筹概念和以前的有什么区别吗?如此种种,不一一列举。

  在这些特别的行情到来前后,主题概念本身并没有明显的、能清晰解释的区别变化。我们认为,其中不同的,也许只是流动性的区别。也就是说,流动性的波及造成了一些主题的价格波动,而这种价格波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概念的传播。而在流动性没有波及到的时候,纵然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价格也不会有明显的波动,人们也就理所当然的忘了它们。在以上的这些例子里,流动性而不是主题,才是宇宙的中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投资者试图追随主题进行投资,但总是所获不多的原因了。

  回到当前的市场来看,国庆前夕开始的这一波上涨行情,似乎一夜之间就颠覆了之前的不少主题概念,而新的、之前被埋没的主题也随之应运而生:有色板块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上涨、保险股受益于加息、航空股受益于人民币升值、黄金受益于国际金价上涨;煤炭除受益通胀外,还找到一个千年极寒来说事;券商实在不好受益于什么,那就受益于市场本身成交量的大增。归根到底,还是流动性“作祟”。

  面对这样的行情,结合以上的分析和之前的论述,我们的观点大致有这么几个:其一,小盘股的估值已经太贵,其横盘的时间也已经太长,未来持续上涨的概率不大;即使它们的主题概念仍然一如既往的多。其二,蓝筹行情的一个主要推手可能是流动性和通胀保值预期。在形成非理性趋势以前,这种预期不能推动市场走出太大的涨幅,但鉴于其较低的估值,则总计20%到30%的估值修复行情并非不可期待。其三,主题概念并非各个蓝筹板块上涨的原因,而更可能是它们上涨的结果;如果估值修复行情走完、非理性行情未到,则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黄金价格、加息、升值等等主题还在,但市场的涨势也会停顿。其四,我们不能排除市场未来爆发出非理性行情的可能,但这种趋势我们目前还没有观测到。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