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中国尚未进入加息周期 货币政策应稳健

2010-10-22 09: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张蕾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21日出席“2010中欧—华安锐智沙龙”时表示,央行10月19日宣布加息,向市场释放了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意图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但这仅是一个信号,并不意味着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

  吴晓灵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表现出回升向好并转向稳定增长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加,中国经济政策应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管理,货币政策应该回归稳健。而回归稳健的策略是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近两年过度宽松和适度宽松政策产生的过多货币供应,“2009年实际执行的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是17%,但预计年底时会在18%以上”。

  她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表现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预期调整幅度相适应。如果“十二五”期间把经济增长速度定在7.5%—8%,考虑到经济转型时期需要理顺资源价格,3%通货膨胀率偏低,可以将通货膨胀率目标控制在4%以内,那么货币供应增长目标将设定为12%,再算上1-2个百分点的宽裕度,也就是13%—14%的货币供给量增长。但中国还需要消化近两年过多的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应增长目标还要设得更低一些。

  吴晓灵指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面临的挑战在于:首先,在外部环境尚有不确定的时候,出于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心,统一思想会有一定的难度,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阻力;其次,美欧日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挤压了中国价格工具的使用空间。

  这也是她认为中国并没有进入加息周期的原因。如果进入到加息周期,在国际低利率和中国高利率的悬殊之下,再加之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将吸引国际游资涌入,同时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对于2011年货币政策,她建议:首先,交替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抑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其次,放开企业债券利率,让市场利率发挥作用;第三,鼓励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开展中介业务,减少对信贷的压力;第四,稳妥开辟人民币回流渠道,促进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为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创造条件。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