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经济刺激计划应多照顾小企业

2009-04-24 11:12     来源:新京报     编辑:肖燕
  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以来,综合各数据判断,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应当是这一轮周期的阶段性底部。大的政策重点,应当从危机应对为重点的应急政策,转向可持续的复苏,推动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但是,这一轮的经济复苏是由政府投资带动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典型的应急反应,目的是为防止经济危机冲击下GDP过快地回落。但是,一旦这个局面稳定下来之后,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力度不可能长期持续,因此在经济稳定以后面临的问题将是企业和民间的社会投资怎样在政府投资带动下跟进。否则,在政府投资力度减弱之后,如果没有社会投资跟进,就会有在2010年初或第2季度二次探底的可能性。1998-1999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曾出现类似的情况,1998年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刺激,拉动经济反弹,但1999年社会投资没有跟进,结果导致经济二次探底。因此,现在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

  此外,工信部官员已经承认有些产业产能过剩(见B01版相关报道),在盲目追求投资规模的时候,有可能把资源投向产能过剩的产业,或者不促进这些产业的整合和过剩产能的消化,反而可能延缓经济的复苏。

  4万亿投资目前的问题在于,享受到资金的企业为垄断性的国有大企业,而这些大型企业又不能创造太多的就业机会。这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投资结构、生产结构和增长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大量吸收就业的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现在我国有2000万左右的返乡农民工,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要靠广大的加工制造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来吸收就业。这可以考虑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进入限制,参照入世条款,给予民营资本平等待遇,并在形势稳定下来后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此外,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推动了宏观形势的好转,但并不一定带来广大企业盈利的状况。就目前来说,得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银行信贷支持的行业情况在好转,但加工制造、出口行业的情况仍在恶化;大型垄断企业情况在好转,但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状况还在恶化。对此,必须保持警惕。

  最后,从2008年11月份到现在,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已经持续了5个月。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依赖政府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个人还在观望,所以使得从大规模信贷投放到经济过热的时滞长了一些。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宏观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当进行节奏调整,从2009年1-2月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到真正意义上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