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银行该不该自掏腰包兜底?
2012-12-06 09:55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王伟
今年以来,由于股市不景气,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追捧,相关的纠纷也随之增多,也暴露出来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银行员工私售投资产品导致投资者亏损,银行需不需要为此“兜底”?
在此类事件中,银行对员工内部的监管成为媒体质疑的焦点。但纵观事件的最本质,笔者认为,目前更应该把目光集中那些发售高收益投资产品的PE公司的监管是否存在问题?相关投资的钱到底去了哪里?目前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资金池的使用和投向到底什么时候能公开化?
种种拷问之后,回到事件本身,笔者认为,对于血本无归的投资者,我们在表达对其同情的同时,也应对其有所反思,投资任何一项产品,都不应该光追求高回报,而忽视了其暗藏在背后的风险。不懂却盲目地追求高回报是一种幼稚的行为。
最后,在事件的处理上,笔者认为应该落到面临着声誉危机的银行到底应不应该自掏钱包为事件兜底。若事件到了最后,在多重压力下监管机构出面银行兜底,强化社会对银行兜底的预期,在目前投资产品种类繁多、PE公司资质参差不齐、相关银行员工私卖不合规产品等多重因素之下,对银行甚至所有金融机构是很大的冲击,更有甚者会进一步扭曲金融体系风险定价体系。
笔者认为,尽管目前舆论压力很大,但事件最终的处理,还是要尊重法理,才更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假如银行不遵从法院审判结果,一味地兜底,导致银行股价下跌不说,还将在业内引领了一个先例,也就是说如果以后只要是出现哪怕不是银行代销的投资产品亏损,也许都会要求银行进行赔付,某种意义上给了犯罪分子喘息的机会,更助长了不合规的投资公司的气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