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来看,前期货币政策放松的积极效果已经显现,尤其是9月份M1增速回升略快于M2显示了货币活化的迹象,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也说明融资方式正在走向多元化。这些变化都将对资本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出于通胀等因素考虑,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将被压制。这从以下五点即可看出。
一是货币活化迹象显现。9月末,M2同比增长14.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7.3%,比上月末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M2增速创下自2011年7月以来的增速新高,M1也为今年以来高点。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9月新增信贷规模并不低,而稳健增长的社会融资规模却亮点颇多:9月新增信托贷款攀升至人民币2024亿元,8月份为118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78亿元,虽低于8月份的2584亿元,但也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这说明,9月份新增贷款环比减少,并非流动性吃紧,而是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了。
上述数据变化体现了央行对融资结构改善的指导方向,提升了存量货币的使用效率。尤其是9月份M1和M2同比增速有所回升,M1增速回升略快于M2,有货币活化迹象,M2更是超过全年设定增长14%的目标,这对资本市场是个积极信号。
二是外汇占款稳步回升。央行新近更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8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增加55亿元人民币,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且规模稳步扩大。在当前国内经济有所企稳、跨境资金外流放缓、人民币升值预期渐强等背景下,未来我国外汇占款或将重拾升势,这可能是央行迟迟未降准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令今年年内再次降准的概率有所降低。
三是出口增长超预期。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出口1863.5亿美元,同比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口1586.8亿美元,增长2.4%,贸易顺差276.7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中国9月出口环比增长10.9%,进口环比增长13.8%。优于预期的出口增长将能够帮助支持就业,也减轻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压力。
四是CPI反弹压力不可小觑。9月CPI同比涨幅再度回落至2%下方,但非食品价格呈现上涨态势,大多数分析人士都认为四季度通胀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明年甚至可能加速上行。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东京年会时表示,今年中国CPI涨幅有望保持在2.7%左右,今后则需密切关注农业和农产品价格以及输入型通胀对CPI的影响。
对通胀的担忧也将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五是实体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尽管9月PPI同比跌幅创35个月来最大,但环比跌幅已大幅收窄,从之前四个月的下滑0.4-0.8%不等,收窄为环比下降0.1%,且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为五个月来首次转正。这都说明伴随政府投资逐步增加,投资品需求正在上升,上游行业盈利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上述五点说明,去年年底以来央行采取的一些措施已经取得实质成效,未来这些政策措施将继续发酵。从这个角度看,今年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概率有所降低。
“与背负巨额财政赤字或已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国家不同,中国还有政策空间。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支撑经济增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因此,在通胀压力犹存、房价反弹压力未减的形势下,逆回购仍将是当前央行最倚重的流动性调控工具。同时,尽管信贷及整体融资情况已经明显改善,并且能够支持稳投资和稳增长的资金需求,但如有必要,央行仍会使用降准或降息的措施来提振经济。因此,这些经济运行出现的积极变化以及充足的政策“弹药”,将成为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