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吴耀东)锣鼓敲起来,腰鼓舞扭起来。昨天上午,翔安区新店镇的彭厝社区和蔡厝社区一片热闹,约80名来自台湾新北市树林区彭厝里的彭厝人和来自台湾云林四湖乡蔡厝村的蔡厝人,来到了大陆的彭厝和蔡厝。
闽南语“话仙” 互邀去串门
昨天上午9点45分左右,两辆大巴车缓缓开进翔安新店彭厝社区——台湾的客人来了。他们一下车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这里的人太热情了,我们很感动、很开心。”台湾客人陈女士告诉记者,在他们那里,欢迎重要的来客,也会这样敲锣打鼓的。还有一位台湾老人拿着相机到处拍,他说:“这里很多东西跟台湾都一样。”
尽管这些客人大部分与翔安彭厝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相同的习俗、相同的语言、相同的乡土人情,都让宾主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台湾来客与翔安彭厝居民凑在一块儿,握手、拥抱、开怀大笑。
一位台湾老阿姨走进彭厝一栋民居,用闽南话与房子里的阿婆“话仙”。老阿姨姓毛,她告诉记者:“我问那名阿婆有没有去过台湾,她说她老公到过台湾,我邀请她有空时也到台湾走走看看。”
上午10点20分左右,台湾来客前往下一站新店镇蔡厝社区。同样是锣鼓喧天,礼花绽放,蔡厝社区党总支书记蔡达说:“我们用最传统、最热情的腰鼓,欢迎台湾来的嘉宾。”
在蔡厝,两岸“蔡厝人”用闽南语交流。蔡达向云林的蔡氏乡亲发出邀请:“翔安蔡厝的祖祠目前正在修缮,等到祖祠重修落成庆典,希望两岸的宗亲们一起共襄盛举!”
节目没演上 下次再联系
行程紧,时间短,台湾宾客昨天在翔安彭厝和蔡厝分别只待了半个小时,本来翔安彭厝和蔡厝的乡亲们准备了不少节目。
彭厝社区居委会主任彭明树说,他们本来想带台湾宾客到社区里转转,特别是去祖厝和大祠堂看看,然后欣赏一些节目表演,“可惜时间太短了,节目没来得及表演上。”
蔡达说,他们按计划要带台湾客人看看社区里的特色民居、古迹名胜,参观祖庙。不过,昨天时间太紧了,很期待以后能跟他们多联系多交流。”
花絮
旗袍小姑娘成“明星”
初到彭厝,台湾客人一下车就纷纷拿出相机拍照,和朋友合影、和打腰鼓的人合影、和居民合影……但是被合影次数最多的,要数七岁小女孩彭钰晨。昨天,穿一身大红色旗袍的她,手持一把小伞,一亮相就成为全场的亮点。
台湾客人纷纷和彭钰晨合影,不少人还向她赠送礼物,有的还跟她聊天。不一会儿,彭钰晨就收到了不少东西,包括糖果、笔、哨子等。每收到一个礼物,她都会甜甜地说一声“谢谢”。一名女士摸了摸彭钰晨的小脸,笑着说,这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很可爱。
彭钰晨告诉记者,妈妈今天让她穿上大红色旗袍,因为有重要的客人要来。 本报记者 吴耀东